二、体会
中医学认为阴阳是相对而存在的,自动调节而保持相对平衡,所谓阴阳互根。一方太过另一方则不及,平衡破坏,疾病即生。阳太过常来自阴不足,故阴虚、阳亢往往相提并论。眼与脏腑紧密相连,五脏六腑精气皆上注于目,一脏之阴不足可以引起一脏或多脏之阳偏亢,多脏之阴不足更可引起多脏之阳偏亢,并在眼上出现阳亢的表现。陆老认为,凡眼部充血,角膜浸润、眼压增高或视盘充血肿胀,视网膜血管扩张伴有眼痛头痛、面部烘热、耳鸣、口渴等肝阳上亢症状者,其治疗均可采用潜阳法。
陆老指出,阴虚有轻重之别,阳亢有缓急之分,不同的阳亢要根据全身及局部辨证而采用不同的潜阳法才能奏效。如轻缓者宜用滋阴轻剂或平剂以固其本,本固而阳亢自消;急重者宜用滋补重剂加重镇之品。同时,阴虚有脏腑之分,阳亢亦有兼证之别。心阴虚应以养心血为主,肝阴虚应以滋肝阴为主,肾阴虚应以补肾阴为主。对于兼证,内动者兼用息风之品,火旺者兼用降火之品,风热者兼用疏风散热之品。另外,陆老在潜阳法的运用中对于眼部疼痛甚者往往加用祛风药,减轻虚风上扰之证;对于眼部发胀甚者兼用平肝之品,增加潜阳之功。
陆老据多年的经验总结出眼科临床潜阳法,常用药物有石决明、决明子、龙齿、贝齿、珍珠母、潼蒺藜、白蒺藜、牡蛎、夏枯草、僵蚕、首乌、当归、白芍、地黄、菊花、琥珀、钩藤、玄参、枸杞子、地龙等。其中决明子常用于大便干结的风热眼、视疲劳。龙齿常用于治疗视神经脊髓炎引起的头晕、手抖、视物有跳动感,常配合其他平肝潜阳药共用。牡蛎除能平肝潜阳外,生牡蛎还有软坚散结作用,用于眼底有硬性渗出物或机化物者;与海藻、昆布同用可治疗因动脉硬化引起的眼底出血。地龙能清热解痉通络,有抗组胺作用,用于动脉硬化、痉挛。琥珀有镇静止痛、活血祛瘀作用,常用于因热而瘀痛者,如虹膜睫状体炎、角膜溃疡。水牛角清热解毒、平肝息风,常用于角膜溃疡、虹膜睫状体炎之热极生风者;伴有眼与头部抽痛者,配合清热药同用;还用于肝火上炎或肝风上扰的眼胀痛、偏头痛,如青光眼及某些眼底病。潜阳药大多具有明目退翳之功效,如石决明、珍珠母、羚羊角、钩藤等,在治疗角膜炎及葡萄膜炎方面常常选用。另外,潜阳药中矿石蚧类药如石决明、磁石、珍珠母,还常用来治疗内障眼病的视物昏矇。
潜阳法具体分为重镇潜阳、清泻潜阳、补肝潜阳、养心潜阳、滋阴潜阳等,在用其治疗内外眼病强调辨证的同时,要重视滋阴药的配伍。由于阴虚易阳亢,阴虚易火旺,阴虚阳亢易动内风,三者同源异流。滋阴可以制约阳亢,可以降泻火旺,可以平息内风,故临床上各种潜阳法往往离不开使用滋阴药。
(洪德健、孙化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