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病机,以通为用
2025年08月10日
一、抓病机,以通为用
唐老师体会到,该病多见于情志不畅、肝气不疏之人,忧郁忿怒日久则肝郁化火、动风,引起肝经脉络壅塞或玄府闭塞不通。从解剖上看,青光眼的发生主要是房水引流不畅引起,或受阻于瞳孔,或受阻于小梁以及睫状体环等,从而导致眼内压的升高。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记载:“此疾之源皆从内,肝管缺,眼孔不通所致也。”
基于以上认识,唐老师认为青光眼的中医病机在于眼孔不通,房水壅塞,房水不能排出眼外。至于情志不舒,肝脉郁滞,引动肝风痰火等则是诱因。在治疗上则要谨守病机,以通为用,一方面要疏通水道,使房水能顺利排出眼外;另一方面要疏肝平肝,使肝脉通畅,消除诱因。如在青光眼发作期,在采用活血利水、平肝疏肝中药治疗的同时,还需要选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外用以缩小瞳孔,噻吗洛尔滴眼液外用配合乙酰唑胺口服以减少房水生成,外用地匹福林、拉坦前列素等促进房水的排出或减少房水的生成;或根据病情采用虹膜根部切除或激光虹膜打孔术或小梁切除术等方法进行治疗。对于难治性青光眼,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无晶状体性青光眼、人工晶体性青光眼,经过多次小梁滤过手术,术后眼压仍不能控制,如果再按照常规的小梁切除术等很难起到治疗效果;采用前房内植入硅胶管引流则手术复杂,费用较高;采用睫状体冷凝光凝等破坏性手术,虽有可能控制眼压,但患者视力很难维持。唐老师根据中医“针拨白内障手术”的经验,选用中医传统的手术部位——睫状体平坦部作为切口,另建“眼孔”,疏导房水,以达到“肝管无滞”而恢复正常眼压的目的,将房水从后房引流,经葡萄膜、脉络膜通道引流到眼外。由他主持的“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房水引流途径的研究”通过观察兔睫状体平坦部滤过术后荧光分布及动态变化,也证明了这一引流途径的科学性,从而发明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创新的抗青光眼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