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菊生和营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经验
糖尿病是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其致残率、致死率仅次于心、脑血管病及癌症,居第三位。糖尿病患者中约70%出现全身小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最常见和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随着感染性眼病的控制及人均寿命的延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已上升为最重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全球的盲人约1/4是因本病失明。
邹菊生老师认为,糖尿病者变生目疾的病机为胃火偏旺,灼津成瘀,留阻脉道,脉络瘀滞,久瘀生热,瘀热则津伤,血不循经则溢于脉外。中医眼科古籍记载:“肝受血而能视,诸脉皆属于心,诸脉皆属于目。脉络瘀滞,血不循经,溢于脉外,神光受遏,不能视矣。”古人曰:“夫神光者,目内自然能视之精华。神光受遏,故目糊。”
邹菊生老师根据前贤理论,结合自己辨证,在本病早期治疗以和营清热、活血降糖为主,见到眼底出血以和营止血降糖治疗,到中后期以益气养阴、和营活血为主,配以清热解毒和营之剂四妙勇安汤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笔者有幸跟随邹老师临诊三年,目睹数百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经邹老师辨证运用和营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有效病案2例,以飨同道。
病案1:女性,59岁,右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2006年9月15日初诊。有糖尿病史5年。曾在外院诊断为糖尿病性眼底出血。口服D860、碘剂及止血剂,收效甚微。检查:右眼视力0.3,左眼视力1.0。双眼外(-)。左眼底视盘(-),玻璃体混浊,双眼视网膜有散在的微血管瘤,右眼玻璃体混浊,视网膜颞上方有片状出血,视网膜轻度水肿,累及黄斑部。空腹血糖8mmol/L,尿糖(++)。伴有口干舌燥,消谷善饥,便频量多,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证属阴虚燥热。治以和营清热、止血降糖。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玉竹12g,丹参12g,牡丹皮12g,方儿茶12g,牛角腮9g(先下),葛根12g,血见愁15g,炒荆芥12g,乌贼骨12g,14剂。
二诊(9月29日):右眼视力0.5,自觉诸症得减,时有大便干结。视网膜出血少量吸收,视网膜仍有水肿,余同前。治以和营清热、活血利水。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丹参12g,莪术12g,毛冬青12g,昆布12g,海藻12g,芦荟0.2g,14剂。
三诊(10月13日):右眼视力0.6。自觉症状明显消失,视物清。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黄斑部水肿消失,中心凹反光点隐约可见,玻璃体混浊吸收。舌红苔薄,脉细数。治以和营清热、滋阴活血明目。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丹参12g,莪术12g,毛冬青12g,枸杞子12g,黄精12g,制首乌12g,覆盆子12g,补骨脂12g,石菖蒲12g,14剂。
四诊(10月27日):右眼视力0.8。眼底微血管瘤有部分消失,黄斑区中心凹反光可见。药力直击病巢,效不更方,守原意再进28剂,视力恢复至1.0。为巩固疗效,继服60剂,病情稳定,视力维持在1.0,但眼底仍见少量微血管瘤,黄斑部中心凹反光(+)。
病案2:男性,65岁,双眼视物模糊2年,右眼加重1个月,于2007年1月12日初诊。患者有糖尿病史13年,于1993年确诊,虽用药物控制,但血糖时有不稳定,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双眼眼底出血,曾激光治疗,光凝术后双眼视力仍下降明显。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8。双眼前极部(-),晶状体混浊,右眼底视网膜大片状出血,伴絮状渗出,黄斑部囊样水肿。左眼底黄斑部结构不清,可见新生血管,双眼底动脉细。全身伴随症状有神疲乏力、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便秘,舌红少津,或舌质暗淡、有瘀点,脉细数无力或弦细。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本病属邪热客于脉道,暗耗津液,血瘀脉络,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治以和营清热、益气止血降糖。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玉竹12g,丹参12g,牡丹皮12g,方儿茶12g,牛角腮9g(先下),葛根12g,血见愁15g,炒荆芥12g,乌贼骨12g,生黄芪12g,芦荟12g,14剂。
二诊(1月26日):右眼视力0.3。自觉诸症得减,右眼视物模糊略有好转。右眼视网膜出血少量吸收,视网膜仍有水肿,余同前。治以和营清热、活血利水。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猪苓12g,茯苓12g,泽泻12g,葛根12g,丹参12g,莪术12g,三七粉0.6g(分吞),芦荟0.2g,14剂。
三诊(2月10日):右眼视力0.4。自觉症状明显消失,右眼视物模糊略得减。右眼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黄斑部水肿减轻,有少量渗出。舌红苔薄,脉细数。治以和营清热、活血软坚。处方:生地黄、玄参、金银花、当归、牛蒡子、桑白皮、猪苓、茯苓、葛根、泽泻、丹参、莪术、毛冬青、昆布、海藻、芦荟各12g,蒲公英30g,淡黄芩9g,14剂。
四诊(2月27日):右眼视力0.5。右眼视物模糊略得减。右眼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见白色机化物沉着,黄斑部水肿明显消退。舌红苔薄,脉细数。治以和营清热、益气养阴活血。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玉竹12g,丹参12g,猪苓12g,茯苓12g,葛根12g,泽泻12g,枸杞子12g,黄精12g,制首乌12g,黄芪12g,14剂。
五诊(3月13日):右眼视力0.6。右眼视物模糊明显好转。右眼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黄斑部水肿明显消退,渗出物吸收。舌红苔薄,脉细数。治以和营清热、滋阴活血明目。处方:生地黄12g,玄参12g,金银花12g,当归12g,蒲公英30g,牛蒡子12g,淡黄芩9g,桑白皮12g,丹参12g,莪术12g,毛冬青12g,枸杞子12g,黄精12g,制首乌12g,覆盆子12g,补骨脂12g,石菖蒲12g,14剂。
六诊(3月27日):右眼视力0.6。右眼视网膜出血大部分吸收,黄斑部水肿消退,渗出物吸收,中心凹反光隐约可见。效不更方,守原意再进21剂,视力恢复至0.8。为巩固疗效,共服154剂,病情稳定,视力维持在0.8,但眼底仍见少量微血管瘤及部分白色机化灶,黄斑部中心凹反光可见,随访至今,病情稳定。
按:上述两个典型病例充分体现了邹菊生老师辨证应用和营清热、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学术思想。邹菊生老师认为,糖尿病变生目疾的病机为胃火偏旺,灼津成瘀,留阻脉道,脉络瘀滞,久瘀生热,瘀热则津伤,血不循经则溢于脉外。中医治病必求于本,故采用外科治疗脉管炎方四妙勇安汤加蒲公英治疗。四妙勇安汤出自于清代《验方新编》,有方无名,原用于治疗外科脱骨疽。现代药理学研究认为本方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方中金银花清热解毒;生地黄、玄参性寒软坚,增液活血;当归活血散瘀;甘草和中;并配合金银花、蒲公英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胃火灼津成瘀可用增水行舟法,养阴生津佐以活血才可使脉络通行。中药研究认为,牛蒡子、葛根、淡黄芩、桑白皮、黄精、黄连有降血糖作用,活血化瘀有时也可用花粉、川石斛、玉竹养阴辅以活血。若大便干结,可用生川军或芦荟,从临床疗效来看芦荟通便较生川军更优。若出现眼底出血,急则治其标,先用凉血止血,一周后观察出血不增加则用活血止血药。治疗时不可妄投滥用止血剂,否则可引起瘀血阻滞而且有助于机化形成,导致关门留寇,犯实实之戒。治疗出血与瘀血可配合活血化瘀药如丹参、莪术、毛冬青、三七、生蒲黄、炒蒲黄等,既可防止止血留瘀,又可防止机化。若有渗出时,可佐以软坚化痰之品如昆布、海藻、象贝母之类,有利于炎症和渗出物的吸收,防止机化形成。对于微血管瘤,中医认为是气滞血瘀,久聚不消,故方中加用黄芪,治以益气活血化瘀,气顺血畅瘀消,微血管瘤也随之消散。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眼底出血可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和出血性青光眼,这是糖尿病内毒素反应所造成,用四妙勇安汤加蒲公英持续使用,可以防止这些并发症发生,这也是中医扶正祛邪理论的体现。不仅如此,邹老师处方之余总勿忘医嘱:注意饮食结构调整,控制血糖,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禁食辛辣烟酒刺激之品。正如《儒门事亲·三消之证当以火断》所曰:“不减滋味,不戒嗜欲,不节苦怒,病已而复作。”明确指出了病情复发的原因,以及临床上用药之余提倡医嘱的重要性。
(陆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