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膜炎慢性期治疗经验
葡萄膜炎若失治误治,常迁延不愈,进入慢性期阶段。祁老认为本病若至病变后期,炎症明显减退,故可去苦寒药物,酌加补气滋阴软坚之品,如玄参、石斛、生黄芪、浙贝母、夏枯草、花粉等;若肝肾阴虚,虚火上炎,可治以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正气虚衰、脾肾阳虚者,治以温中扶阳,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减。
病案1:杨某,男,35岁。患者自2006年3月左眼发红,用氯霉素眼液无效。半个月后由某医院诊为“左虹膜睫状体炎”,中西药治疗半月余症状加重,视力下降明显。2006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以“左眼急性葡萄膜炎”收住院治疗,初以中药苓桂术甘汤加减,并配合散瞳、局部和全身激素治疗。经治疗20天后,视力及症状均无好转。4月23日检查,右眼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1,睫状充血(+),前房大量羊脂状KP,Tyn(+);因房水混浊,故只能看到上半部肿胀虹膜;瞳孔药物性散大,晶状体前囊有大量渗出物,玻璃体大量絮状混浊,眼底不能窥入;自觉身热口渴,不欲饮,时有左太阳穴处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滑数,大便秘结,小便上午次数多。综上脉症,系脾胃内蕴湿热,外乘风邪,内外合邪,上攻于目。予以清热利湿、散风活血,内服抑阳酒连散加减,另用番泻叶泡水代茶饮,同时配合散瞳、可的松滴眼液滴眼、口服泼尼松片及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处方:防风、防己各10g,酒制黄连10g,生石膏(先下)30g,白芷10g,甘草10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独活8g,蔓荆子10g,盐知柏各10g,萆薢10g,红花10g。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治疗20天后,左眼视力上升至0.6,睫状充血基本消失,KP减少;眼底已窥见视盘,血管迂曲,视网膜欠清,黄斑轻度水肿。大便已畅,头不痛,脉弦滑,苔薄白微红。上方去红花、萆薢、独活,加连翘12g、茯苓12g、当归10g、石斛12g,7剂,水煎服。
三诊:上方治疗1个月后检查视力提高到1.2,除瞳孔6点处有粘连外,余均正常。眼底视盘边缘稍模糊,黄斑区中心凹隐见少许硬渗及色素沉着。自觉腰酸腿软,倦怠。于处方中减苦寒散风药,加补气理血之品。处方:太子参10g,茯苓15g,陈皮8g,白术10g,赤白芍各10g,牡丹皮10g,草决明10g,密蒙花12g,红花8g,水煎服。随访4年未见复发。
病案2:孟某,男,24岁。患者一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红、痛、视力下降。当地医院诊断为“双眼葡萄膜炎”,给予地塞米松球结膜下注射,并予迪非滴眼液、美多丽滴眼液和典必珠眼膏点眼,一周后患者症状好转。一年来双眼反复发作数次,每次治疗方案大致同前。近一周来患者自觉双眼胀痛,视物模糊,眉棱骨痛,为求中医治疗,于2005年1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口干欲饮,小便正常,大便干。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6。非接触性眼压:右眼18.5mmHg,左眼16.7mmHg。双眼睫状充血(++),双角膜后细小灰白色KP(+),Tyn(+)。双瞳孔中等大、不圆,虹膜部分后粘连,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双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双视盘色正界清,中心凹反光暗。实验室检查、胸部平片未见明显异常。患者舌红苔厚微黄,脉弦数。西医诊断:双眼葡萄膜炎;中医诊断:双眼瞳神干缺,证属风湿夹热型。治宜祛风清热除湿,方用抑阳酒连散加减。处方:防风、防己各10g,生石膏(先下)15g,白芷10g,甘草10g,生地黄15g,赤芍10g,生薏米20g,白术10g,桃仁、杏仁各10g,羌活10g,蔓荆子10g,生黄芪30g,黄柏、知母各10g,石斛15g,桑寄生15g,玄参10g,7剂,水煎服,日1剂。同时外用美多丽以及典必珠滴眼液1日4次点双眼。
2月18日复诊:自诉双眼胀痛消失。检查视力:双眼1.0。双眼轻度睫状充血,KP(-),Tyn(±)。双瞳孔药物性散大,虹膜部分后粘连,晶状体表面色素沉着。双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上方去玄参,改黄知柏为盐知柏,又服7剂,迪非、美多丽以及典必殊滴眼液1日2次点双眼。
3月14日三诊:上方去生石膏,加当归10g。视力:双眼1.0。双眼睫状充血消失,KP(-),Tyn(-)。其他体征同2月18日。嘱患者停用滴眼液。由于患者依从性较好,每隔2周复查一次,后在五年长时间内坚持中医抑阳酒连散方加减治疗,随访至今仍未复发。
按:祁老善用抑阳酒连散治疗葡萄膜炎急性期及用于预防葡萄膜炎复发,疗效显著。上述病例1葡萄膜炎开始因急性发作合并有前房大量渗出,故在抑阳酒连散基础上加萆薢、连翘等清热利湿解毒,炎症缓解、渗出减少后以补气理血收功;病例2是葡萄膜炎复发时就诊,中医辨证属风湿夹热,故以抑阳酒连散加桃仁、赤芍、玄参合生地黄和营清热、滋阴凉血,此后坚持服用抑阳酒连散加减5年,成功预防葡萄膜炎复发。
(吴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