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肾明目,先别阴阳

一、补肾明目,先别阴阳

唐老师认为,视神经萎缩属于内障眼病,在“五轮”属水轮,为瞳神疾病,和肾脏关系密切。在解剖上,视神经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可分为球内段、眶内段、管内段和颅内段。来自颅内的软脑膜、蛛网膜和硬脑膜延续包绕着视神经前鞘膜至眼球后,鞘膜间隙与相应的颅内间隙相通,其中蛛网膜下腔亦充满着脑脊液。

古人对此也有了粗浅的认识,《灵枢·大惑论》中记载:“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医林改错》中也提到:“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见之物归于脑。”肾主骨生髓,脊髓通于脑,髓聚而成脑,肾中精气充盈则脑“髓海”得养,能充分发挥其“精明之府”的生理功能,为视路功能的发挥提供物质基础。《审视瑶函·内外障论》云:“在五脏之中,惟肾水神光深居瞳神之中,最灵最贵,辨析万物,明察秋毫。”因此,在治疗上应以补肾明目为主要原则,选用枸杞子、菟丝子、覆盆子、楮实子等药物治疗。

中医治病的精髓是辨证论治,在治疗视神经萎缩的过程中更是如此。但是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全身症状并不明显,给眼科辨证造成了困难。针对这种情况,唐老师根据阴阳理论进行辨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唐老师认为,对于全身没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从理论上说应当从阴论治,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加减;而对于全身症状明显有面色㿠白、畏寒肢冷、舌淡等阳虚表现的患者,则从阳论治,选用巴戟天、肉苁蓉、附子、肉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