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眼压,中西互参
2025年08月10日
二、控眼压,中西互参
在青光眼的治疗上,控制眼压是关键。从青光眼的病理、生理角度来看,房水由睫状体冠部产生,经过后房、瞳孔流到前房,经过前房角、小梁网、Schlemm管以及葡萄膜巩膜通道等排出眼外。房水的产生与排出的相对平衡是眼内压稳定的基础。当房水排出通道受阻或者房水生成相对增多,均引起眼内压的增高,对视盘、视网膜神经纤维等造成极大的损害。因此,在治疗上要抓住主要矛盾,灵活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将控制眼压放在首位。
古人在描述该病的过程中,尚没有眼压这一概念,常采用中药汤剂或配合针灸进行治疗。唐老师在临床中观察到:在降低眼压方面,单纯采用中药或针灸的方法比较单一,降眼压效果不太明显,特别是在眼压较高的情况下,很难收到较好的效果;需要结合现代的检查手段,查房角,针对不同的类型和发病机理,采用不同的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如对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来说,由于眼压的急剧升高常导致眼胀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在治疗的时候就应当急则治其标,快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必要时还需要前房穿刺放出部分房水,以快速降低眼内压,挽救视力。当眼压稳定后,再配合中药以缓解全身症状,同时也可更好地保护受损的视神经,促进视功能的恢复。中西医结合方法的灵活运用,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