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典型病案

三、典型病案

病案1:姜某,女,45岁。患者有糖尿病史10余年,双眼自觉视力下降、久视疲劳3年余,时伴头昏、头痛、嗜睡。近1年自觉双眼疲劳感加重,2008年4月7日经查以“双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收入院治疗。主症:双眼久视后疲劳,头昏,嗜睡,畏寒,足尖麻木,口干,尿频,腰痛,便干,多梦,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眼科检查:双眼视力1.0,双眼底视盘界清色正,视网膜散在小血管瘤、小灶性出血,右眼颞上支血管旁可见黄白色渗出,双眼黄斑区细小渗出,中心凹光反射(±)。检查视野:右眼平均光敏度23.2db,平均缺损-4.45db;左眼平均光敏度25.8db,平均缺损-1.85db。中医诊断:消渴目病(气阴两虚);西医诊断:双眼DR(非增殖期)。入院后给予中药达明饮为主方,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明目,同时增强益气养阴之力,用黄芪注射液20mL、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经治疗患者自觉双眼疲劳感消失,头晕症状消失,便秘明显好转。出院检查:双眼视力1.2,双眼底视网膜散在小血管瘤消失,右眼颞上支血管旁黄白色渗出消失,双眼黄斑区细小渗出吸收,中心凹光反射(+)。视野检查:右眼平均光敏度28.4db,平均缺损0.76db;左眼平均光敏度28.2db,平均缺损0.55db。

:患者初诊时表现为自觉视力明显下降,久视疲劳;检查发现虽中心视力尚好,但视野缺失明显,周边视力损害严重。经过口服中药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配合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以增强益气养阴作用,其视野明显改善,中心视力提高,眼底病灶基本消失。

病案2:孙某,男,66岁,患糖尿病23年余。1995年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力渐减退,曾口服导升明治疗,效果不明显。2003年6月左眼突然视力下降,在某医院被诊为“左眼底出血,DRⅢ~Ⅳ期”,口服明目止血片、递法明等药物,同时左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继续减退。2004年11月8日无明显诱因左眼视力突然下降1周,来我院就诊。主症:左眼视物障碍,伴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0.04,右眼玻璃体混浊,眼底动脉细,视网膜散在片状出血及渗出,黄斑中心凹光反射(±);左眼仅有微弱红光反射,眼底窥不清。B超检查:双眼玻璃体混浊伴机化膜。中医诊断:消渴目病(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西医诊断:双眼DR(增殖期)。收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中药汤剂(以达明饮为主方,平补肝肾、化瘀止血、通窍明目)全身调理;同时止血治疗用止血芳酸400mg、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3日;活血化瘀治疗用血塞通注射液200mg、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营养视神经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10mL、9%生理盐水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治疗5天后,患者左眼视力提高,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12;左眼玻璃体可见条索状积血,眼底隐约可见视盘及视网膜血管。继续维持本治疗方案,经住院治疗4周后,患者自觉左眼视力明显提高,双眼视力0.5,右眼玻璃体混浊减轻,视网膜出血及渗出明显吸收;左眼玻璃体可见少量增殖条索,眼底见视盘颞侧下方黄白色机化伴陈旧片状出血,视网膜未见新鲜出血。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本方以巩固疗效,随访观察3年余,患者病情较稳定,眼底未见新鲜病灶。

:视网膜光凝术是治疗增殖前期和增殖期DR的有效方法。虽然全视网膜光凝能改善视网膜缺氧状态,增加黄斑区的供氧,有利于视力恢复和稳定,但激光光凝也是一种破坏性的治疗方法,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视网膜造成光凝损害。患者患病多年,已至增殖期,激光光凝术结合中药达明饮口服效果良好。三七止血不留瘀,化瘀不伤正;生蒲黄既能止血又能化瘀;黄精甘平补脾,质润养阴,具有平补气阴的功效。该方既不会有诱发视网膜出血的危险,又可对病理过程起到治疗作用,从而弥补了光凝治疗的不足,并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减少激光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提高视力的同时对保留的视网膜也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苗青、滕晓明、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