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外伤的证治规律——眼部手术后的中药治疗
在眼科手术中,特别是内眼手术,如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玻璃体手术、内路视网膜手术,以及角膜手术,或外眼手术创伤较大者,临床医生常常会遇到术眼角膜或虹膜睫状体炎症反应出现或加重,或前房积血,表现为手术眼的睫状充血或混合充血,角膜内皮反应;甚则角膜后可见羊脂状KP,房水闪光阳性,有时还伴有睫状体压痛;甚至引起前房积脓、化脓性眼内炎等影响视力及眼球的严重并发症;或前房出血引起继发性青光眼、角膜血染等。我院长期开展中医中药对各类眼病的治疗,在内眼术后炎症、眼科血证等的治疗方面,除使用常规西药对症处理外,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全身辨证结合局部辨证,加以中药治疗,以减轻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王老师通过对大量各种眼部手术后病人的观察,运用中医理论加以分析。对于全身症状明显者,运用整体辨证论治;对于全身症状不明显或尚未反映出来者,根据眼局部的表现,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局部辨证辨病方法,更是对中医治疗眼外伤经验的升华和发展,特别是提出“外伤引动肝热”“外伤多瘀滞”等理论,强调把手术视同外伤,视同真睛破损,使我们在理解上和理论上的许多问题都迎刃而解,现总结如下。
1.外伤引动肝热 眼部手术后常出现眼珠疼痛拒按、热泪频流、羞明难睁、视力下降等一系列症状,并可出现抱轮红赤或白睛混赤、神水混浊、黑睛后壁有细微附着物、黄仁肿胀、瞳神紧小、展缩失灵,严重者可见黄液上冲、血灌瞳神;失治则黄仁与其后晶珠(或人工晶体)黏着,瞳神因此而失去原有的正圆之形,边缘参差不齐而状如锯齿,为瞳神干缺。这些症状为热邪致病的表现。又因这类病人手术前全身状况一般都正常,术后常出现口干口苦、小便黄、大便干结等肝经实热的全身表现,所以辨之为“外伤引动肝热”。临床上,王老师常用石决明散或龙胆泻肝汤为基础方治疗,以体现清肝泻火之法。
2.外伤多瘀滞 目为至宝,为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其经络分布周密,气血纵横贯目,脉道幽深细微。眼外伤,包括眼科手术,多损伤血络,使气血运行受损而出现胞睑紫肿、白睛溢血、血灌瞳神等症。“离经之血多瘀血”,王老师经常强调“外伤多有瘀滞”,主张治疗上要注意加活血化瘀之品,外伤引起的出血可以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促使瘀血吸收。王老师在治疗上述病症时,常在清肝泻火的同时加桃红四物汤。
3.外伤易直接损伤组织 眼珠结构精细,组织脆弱娇嫩,受伤或手术都易造成组织损害。因此王老师特别强调手术技术的精益求精,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加强爱眼护理的宣传,避免和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4.外伤易感受外邪 眼穿破伤、真睛破损甚至内眼手术都是邪毒入侵的重要途径,邪毒可自伤口或手术切口乘虚而入。因此,伤口及时对症处理和手术中严密的消毒无菌观念是防止外邪入侵的必要手段。因临床常表现为热证,如风热、热毒,在治疗时参考“外伤引动肝热”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