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赞襄用银柴胡治疗眼病

庞赞襄用银柴胡治疗眼病

加味逍遥散一方出自薛己《校注妇人良方》,是在《和剂局方》逍遥散的基础上加减而成。逍遥散和加味逍遥散在历代医书中其药味组成均用柴胡,自傅仁宇在《审视瑶函》中最早用于治疗“暴盲”以后,广为后世中医眼科专著中引用,且同样都是用柴胡,已无可非议。唯独近代庞赞襄老中医不仅在加味逍遥散中用银柴胡取代之,在其他方中也多有引用,在眼科界用银柴胡乃独树一帜。作者拟就庞老在治疗眼疾诸多方中选用银柴胡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庞赞襄为庞氏眼科第三代传人,14岁从父学习眼科,18岁独立应诊。37年后将临床经验总结写成《中医眼科临床实践》一书,先后两次共发行21万册,在中西医眼科界影响颇大。该书中列内服用药共66方,其中有26方中用银柴胡,共48处使用;而用柴胡者仅两处,分别为治疗急性结膜炎之羌活胜风汤和治疗角膜炎之钩藤饮加减方。书中用逍遥散加减或加味逍遥散治疗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皮质盲、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眼疾,方中均不用柴胡而用银柴胡。

如庞老在此书中有关视盘炎、球后视神经炎诊治篇章中,提到肝气郁结证治时指出:“此型多见于小儿,视力多突然失明,或患高热病而得。成人多见于妇女,平素情志不遂,易怒,胸胁胀满,气逆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脉弦数或弦细。宜疏肝解郁、健脾清热之剂。”方用逍遥散加减,其方药组成为:当归、白芍、茯苓、白术、栀子各9g,银柴胡6g,牡丹皮、丹参、赤芍各4.5g,五味子、升麻、甘草各3g。

又如在论述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中,提及肝经郁热、湿热蕴脾证型证治时说:“多见于性情急躁之人。因性急之人肝必抑郁,郁久生热,湿与热合,蕴结于脾,使精气受损而目暗不明。宜清肝解郁、健脾渗湿,佐以益阴之品,方用清肝解郁益阴渗湿汤。”组方如下:银柴胡6g,菊花、蝉蜕、木贼草、羌活、防风、苍术、白术、女贞子、赤芍、生地黄、菟丝子各9g,甘草3g。

庞氏不仅在疏肝解郁类方剂中取用银柴胡,在治疗其他诸多证型眼病中亦同样如此。如治疗非充血性青光眼时,配以滋阴补肾之明目地黄丸加减,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属产后气血两虚者,采用益气养血之补中益气汤,以及治疗眼肌麻痹的疏风清热之羌活胜风汤中,均以银柴胡取代原方中柴胡。

书中尚有许多医案,兹将其中一例以疏肝解郁法治疗视网膜动脉分支阻塞摘录如下:患者,女,45岁,右眼上方视物遮挡2天。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仰视)。眼底见视盘边界尚清,沿颞下支动脉分布区视网膜水肿、变白,黄斑区色红,中心凹下方可见点状渗出。脉沉细有间歇。诊断为“右眼视网膜颞下动脉分支阻塞”。方用疏肝解郁通脉汤(当归、白芍、银柴胡、茯苓、白术、羌活、防风、蝉蜕、木贼草各9g,丹参、赤芍各12g,甘草3g)加陈皮、黄芩服之。3日后复检,右眼视力0.8。诉有时头痛,脉弦细而数。继以前方服药1个月,右眼视力1.0。眼视盘色淡,边界稍模糊,颞下支动脉血管轻度白鞘形成,黄斑区基本正常,遂嘱其停药。

而今30年过去了,尚未见到其他医界同行对此有所异议,或对其医理有所阐述。笔者一直对此产生疑问,后在进一步拜读该书及有关《本草》古籍和临床实践中对此渐渐有所理解,讨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