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明葵谈视神经萎缩的证治
视神经萎缩中医称青盲。古人谓内障变为青盲,意指青盲是诸多内障眼病经久不愈,以致病损目系,神光衰微,是多种内障眼病拖延演变的结局。本病一般病程冗长,病情严重,病机复杂,治疗棘手,须医患协同,树立信心,可望奏效。
厥阴肝经连目系,肾主骨生髓养脑,目系系于脑,气脱者目不明,内障多虚,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郁。玄府郁遏以虚为本,较少纯虚,每有兼夹。虚还需分辨是脏腑虚损或气血不足,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以病为本,兼以从证,是指导本病证治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论治时我常以病为本,兼顾脉症,因为很多内障疾患虽病损目系,神光衰微,而全身症状和舌脉改变并不明显,且症状随治疗用药而常常变化,病却并不随脉症的变化而改善,这是治疗中不容忽视的。同时,全身脉症亦应顾及,应病证互参,以病为本,兼顾脉症。
基于上述理由,我在临床上以补肾解郁、益气活血作为常法,其他皆为变法,处方以逍遥散合驻景丸加减,药用柴胡8g、当归10g、白芍10g、白术12g、茯苓20g、枸杞子20g、楮实子20g、菟丝子20g、石斛15g、丹参20g、石菖蒲8g、黄芪30g、五味子6g、红花5g。其他如疏邪之防风、薄荷、密蒙花、白蒺藜;清热之黄连、栀子;活血之苏木、地龙、茺蔚子;理气之枳壳、陈皮;祛湿之车前子、地肤子、苍术;平肝之石决明、天麻、钩藤、蝉蜕、僵蚕;养阴之天冬、麦冬、玉竹、玄参等,均可结合不同脉症而增减之,但始终还是以补肾解郁、益气活血为主。
目赖精气上注,气以和为主,血以活为主,益气活血应贯穿治疗始终。在视神经病变尚未出现萎缩时,即应使用“治痿独取阳明”之理论。虽说该理论并非专指青盲的治疗,但从临床实践来看,养胃阴、益脾气对青盲的治疗亦有意义,对小儿青盲尤为重要。
因郁而病者有之,因病久生郁者更多,郁之与病互为因果,故青盲治疗解郁和肝不可少。解郁亦有法度,在初诊时我用小柴胡汤加减,以和肝疏邪解郁,再用常法,或在治疗中的某一阶段视病情而投解郁行滞之剂,达到肝脾要和、气血要和、气郁要疏,否则药治无益。解郁不单论药,更宜疏导,心理疏导亦即解郁之法。关于解郁用药在《医学纲目》谓:“肝主目,肝中郁解,则目之元府通利而明矣,故黄连之类解热郁也,椒目之类解湿郁也,茺蔚之类解气郁也,芍归之类解血郁也,木贼之类解积郁也,羌活之类解经郁也。”
对于补肾,常选益精明目益智之品,诸子明目,尤以子类药为佳,但不宜过于滋腻,亦勿滥施温燥,二者皆非常服之剂,而青盲决非速效之疾,应缓以图功,贵在平补,动静相宜。本病难治,难在欲速不达,难在治以经年。治疗本病贵在守法,欲取得疗效,医者需耐心疏导,让患者树立信心,医者更应有信心,并应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曾明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