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病治肝的规律探讨

三、眼病治肝的规律探讨

1.眼病治肝用三方——逍遥、泻肝、柴连汤 肝病损目,临床治疗虽病多、症杂、方繁,但笔者临床体会,逍遥散、龙胆泻肝汤、新制柴连汤是眼病治肝的常用有效方剂。其一般运用规律是:眼底炎性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炎、视神经视网膜炎、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出血病变)的早期用丹栀逍遥散加减,中期或极期龙胆泻肝汤加减,后期用疏肝明目汤(即丹栀逍遥散加枸杞、女贞子、桑椹、桑寄生、夜交藤、合欢皮)加减。巩膜炎、角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的早期用新制柴连汤加减,中期或极期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局部热毒炽盛而溃烂成脓加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板蓝根、鱼腥草等清热解毒药;局部紫肿破结加桃仁、红花、紫草、夏枯球等破瘀散结药;出血早期斑色鲜红加牡丹皮、犀角、白茅根、侧柏炭、蒲黄炭等凉血止血药;出血已止而斑色暗红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等活血祛瘀药;水肿较甚加车前子、猪苓、木通、茯苓皮等利水消肿药;渗出新鲜而量多者加鸡内金、山楂、神曲、炒麦芽等消食导滞药;炎症后期渗出、出血机化而凝固不解者加昆布、海藻、法夏、贝母等化痰散结药;若病变组织修复,增生太过而形成增殖性炎症者,加香附、青皮、三棱、莪术等行气破血药;角膜溃疡愈后遗留瘢痕者加木贼、蝉蜕、蛇蜕、石决明等退翳明目药。上述三方临床运用比较广泛,只要辨证准确,灵活加减,可速取疗效之功。

2.治肝结合祛邪气——痰湿、血瘀、风火毒 在眼病治肝的同时,要结合祛经络中邪气。因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体内外阴阳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加之病后情志不舒,纳减眠差,邪风易袭,致使体内邪气易成(如痰湿、血瘀等)而滞留经络,以致随肝气上逆,夹带于上,使本来脉络幽深细微的目窍更易闭塞而致眼疾难愈。因此,眼病在治肝的同时还必须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判断体内是否有邪气的形成。一旦有之,必须及时祛除,使邪去肝平,则经络畅通,眼窍自利,眼病方得痊愈。

3.扶正补虚视肝气——疏导、通络、畅气机 临床上很多素体不足的患者或慢性陈旧性眼病在考虑予以补虚之时,还必须视其肝气是否条达方可进行,绝不可骤补,否则更碍气机,适得其反。临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必须予以注意:

(1)虚性眼病(如肝肾阴虚之眼底病)可首用疏导之方,而后予以滋补之剂,这样使气机和顺,滋目之源才能得以补充。

(2)在眼病治疗过程中使用养阴滋腻之品过多而有碍气机时,可暂时中止滋阴之剂,给以疏导,使气郁畅通后再服;否则酿湿生痰,清窍更加蒙蔽。

(3)患者病程较长、情志不畅而又久治不愈的情况下,亦可进行疏导之后再予以论治。

(4)有的病人在治疗中突受情志刺激,致使气机不顺而影响疗效时,也可改用疏导之品,再行辨证治疗。

临床上在运用疏导方的同时,还可适当佐以通窍药物(如菖蒲、郁金之类)和轻清上浮之风药(如荆芥穗、防风之品),更能速助气机的条达和经络的畅通,对眼病的好转和视力的提高是有益无害的。

(喻干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