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为本,慎用寒凉,治在肝脾

二、脾胃为本,慎用寒凉,治在肝脾

曾师认为,温习古人治角膜翳的方法,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主张从脏腑火热立论,唐代《龙树眼论》所论“暴翳忽生皆属肝热”以及张子和认为“目不因火则不病”皆主张从火热立论,重用寒凉。用之得体,自然邪去病安;殊不知,过用寒凉克伐易损脾伤正,导致化源亏乏,气血不充,则易致邪陷翳深、疮面难敛,临床屡见不鲜。

《张氏医通》强调过用寒凉则“血为之冰,而翳不能去”。《眼科六经法要》也云:“目病治火,完全是一种偏向。”由此看来,古今医家既有主寒凉者,亦有比较慎用寒凉克伐的。曾师亦认为“角膜炎内治切忌过用寒凉克伐,否则寒凉损脾,化源匮乏,翳亦难敛。”曾师治翳既用寒凉,又十分注重脾胃。临床上对于年老体弱、素体脾胃不健,或服苦寒药过多,损伤脾胃而正不却邪的患者,结合五轮学说之黑睛属肝,主张从脾肝论治而扶脾抑肝,临床用之得体则疗效不错。

病案:李某,女,12岁。1991年4月3日初诊。右眼病毒性浅层角膜炎,经中西药治疗半年无效,且日渐加重,翳面渐大而深。患儿精神萎靡,面白少华,纳呆,患眼微痛梗涩,眵泪很少,眼胞微肿而欲垂闭,白睛肿胀,气轮赤脉累累,抱轮尤甚,黑睛翳面大而深且厚,表面粗糙,中央深陷,赤脉自边际蔓入风轮,舌淡胖苔薄白,脉弦缓。已服中药百余剂,都是一派清热解毒、祛风退翳之剂。目前风热之象不显,属脾虚肝旺、正虚邪留。治宜扶脾抑肝、退翳明目,药用:柴胡6g,白芍1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30g,法夏10g,陈皮、蝉衣各6g,白蒺藜15g,防风5g,木贼10g,甘草5g。外用50%鱼腥草滴眼液及1%阿托品滴眼液交替滴眼,每日各3次。服药6剂,纳食增加,眼症稳定。仍宗前法加乌贼骨12g,续服20剂,角膜炎症基本消失。后用拨云退翳散加减服药20余剂,角膜遗留白斑而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