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心热灼血瘀型
2025年08月10日
一、肝心热灼血瘀型
肝藏血,开窍于目,主疏泄;心主血,开窍于舌,主血脉。若肝郁化火,木火势甚,血遇热灼而瘀,循经上窜则见目病、口舌生疮、舌色紫暗或有瘀斑瘀点;循经下注则前阴腐烂、脉弦数或细涩。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病案:周某,女,33岁。1980年4月8日就诊。双眼发红,伴口腔及大阴唇痛性溃疡,尤以经前症状加剧,历时二载。视力:右眼远0.9、近1.0;左眼远1.2、近1.2+2。双眼巩膜表层血管怒张,色紫暗,睫状区轻压痛,余无异常。口腔黏膜、软腭及舌下有数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溃疡,边界明显,基底平坦,表面附有灰白色纤维膜,周围有红晕。大阴唇及肛周均有溃疡,疼痛发痒,发热喜冷,周身关节酸痛,舌质紫暗苔黄腻,脉涩。
证属心肝火郁,久郁灼血成瘀。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处方:生地黄20g,赤芍10g,当归10g,川芎5g,红花5g,桃仁10g,苏木10g,黑栀子10g,黄连5g,黄芩10g,大黄10g,羌活10g,香附10g,金银花15g,连翘10g,木贼5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双眼滴0.025%地塞米松、0.25%氯霉素滴眼液;口腔涂1%甲紫溶液及吹冰硼散;外阴部用苦参100g、艾叶20g煎汤熏洗。
连服10剂,双眼红赤消退,视力:远1.2(双)、近1.5(双)。口腔及大阴唇溃疡渐愈,关节疼痛减轻。
法已取效,乃以原方10剂研为细末服用,每次10g,每日3次。药尽复查,双眼视力均为1.5,口腔及大阴唇溃疡均愈,关节痛楚消失。停药年余,未见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