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结

六、小结

邓老对出血性眼病的治疗,采用的是眼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论治。首先要明确出血性眼病的原发病、眼底出血的情况,决定其治疗大法;再结合患者的体质因素、临床症状、舌象等,综合分析,予以加减用药,使其治疗更有针对性,更加个体化,因而疗效显著。

邓亚平教授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为诊治出血性眼病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必须注意止血而勿忘留瘀之弊,因瘀血不除,血行不畅,脉络不通,又可引发出血;而化瘀又须勿忘再出血之嫌,须处理好止血与化瘀的关系,不可偏执。

其二,必须重视血与水的关系,因为“血不利便化为水”,因此,在出血性眼病的中期应在辨证治疗的同时加用利水渗湿的五苓散,可减轻出血性眼病所致的视网膜水肿。

其三,必须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若为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炎性出血的眼病,其出血是眼内血管因炎性刺激,血液的成分破壁而出所致,故初期以凉血止血为主,佐以清热泻火之品,药用牡丹皮、赤芍、生地黄、墨旱莲等,出血停止再酌情调治。若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变性出血,其出血是眼内组织因变性疾病使血管脆性增加,凝血机制不良而出血,此即中医“气不摄血”或“脾不统血”之故,因此一般以补气摄血或补血止血为主,药用黄芪、人参、白芍、茯苓、阿胶等益气止血、补肾明目。若为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的眼底出血,其出血是因眼内血管栓塞,血流无法通过,破壁外溢,故常以行气活血化瘀为主,药用桃仁、红花、干地黄、枳壳、川芎等。若为外伤所致眼内出血,是因为眼球结构精细,组织脆弱,任何轻微的损伤均可使眼球的血管破裂而出血,故治疗早期应以凉血止血为主,选用生蒲黄、白茅根、荆芥炭、侧柏叶等;中期应以活血化瘀行气为主,选用桃仁、红花、丹参、郁金、牛膝等;后期应以益气活血、补益肝肾为主。若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其证候特点是本虚标实、虚实夹杂,随病变的发生发展,逐渐从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演变,并且患者全身的瘀血表现也随之加重,肝肾虚损、阴损及阳、目窍失养是其基本病机,因虚致瘀、目窍阻滞为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机,故特别强调对其治疗应扶正祛邪,不宜用破血逐瘀之品,处理好扶正与祛瘀、活血与止血的关系。

(谢学军、李晨、王万杰、莫亚、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