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球后视神经炎
刘某,女,38岁,干部。因右眼视力下降,眼球转动时疼痛15天,在外院诊断为“球后视神经炎(右)”,给予肌注维生素B1、Bl2,口服地巴唑、泼尼松等西药治疗无效,于2014年6月16日就诊。查远视力:右眼0.1,左眼1.2;近视力:右眼0.1,左眼1.2。双外眼无明显异常,右眼瞳孔大小约5mm,对光反射迟缓;左眼瞳孔大小4mm,对光反射正常。扩瞳查眼底:右眼屈光间质清,视盘颜色、大小尚正常,边界清,C/D=0.4,可见动脉搏动,视网膜(-),黄斑部中心亮点可见;左眼底无明显异常。视野检查:右眼视野呈扇形缺损,左眼正常。患者情志抑郁,闷闷不乐,时有叹息,睡眠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西医诊断:球后视神经炎(右);中医诊断:目系暴盲(右)。辨证为肝郁气滞证。治予疏肝理气,解郁明目。方用逍遥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赤芍15g、当归12g、茯苓15g、白术10g、薄荷6g、香附10g、夜交藤15g、丹参15g,每日1剂,分2次服。配合口服VitB110mg,每日3次;泼尼松30mg,每日1次顿服。服7剂后,查右眼视力0.15。药已见效,上方及西药继续口服。服7剂后,右眼视力0.25。上方去薄荷,加麦冬、玄参、熟地黄各15g,改泼尼松20mg每日1次顿服,并每周减量5mg。共服42剂后,查视力右眼1.0,视野恢复正常,眼底情况与就诊时相比无特殊改变,嘱继服14剂以善后。
按:中医学认为,目虽赖五脏六腑精华之濡养,但与肝的关系尤为密切。足厥阴肝经之脉连目系,上出额,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灵枢·脉度》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肝,开窍于目。”《素问·五脏生成》说:“肝受血而能视。”说明眼的功能正常与否,与肝脏功能密切相关。肝喜条达,主疏泄,其对气机的升降调畅、血液的贮藏调节起着重要作用。中医称视神经为目系,目系发病多与肝的功能失调有关。本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肝郁气滞证候明显,故采用逍遥散加减疏肝理气、解郁明目,并在此方基础上加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夜交藤交通心肾,丹参活血化瘀;后期加麦冬、玄参、熟地黄滋养肝肾以明目。方药对症,故疗效明显。
(彭俊、周亚莎、陈柯竹、王英、李萍、刘家琪、彭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