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疗方法

二、治疗方法

首先应控制高血糖,这是治疗DR的基础。长期稳定的血糖能延缓DR的发展,在积极有效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治疗患者合并的高血压、高血脂等心血管疾病,力求将血压、血脂控制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中医辨证治疗多针对早、中期病变,根据全身辨证,结合眼底辨病,如早期多见阴虚燥热证,治以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伴气虚者则养阴益气;部分阴损及阳致阴阳两虚,尤其是糖尿病肾病又合并DR者,每见阳虚体征,伴有眼底黄斑水肿,治宜温补脾肾。

1.非增殖期DR的治疗 此期DR辨治以全身辨证结合眼底病变,根据DR的主要病机特点,以益气养阴、补益肝肾为本,活血止血、祛湿除痰为标,标本兼顾是治疗本病的原则。

病案:郑某,62岁,口渴多饮10年,双眼视力下降3年。平素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空腹血糖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4。双眼晶状体混浊,双眼眼底见大量微血管瘤、点状出血以及少量黄白色硬性渗出。西医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证属阴虚火旺,治以滋阴降火、润燥化瘀。处方:山茱萸、生地黄、知母、大蓟、小蓟、天花粉各15g,麦冬、天冬各12g,石膏、太子参、仙鹤草各30g,牛膝10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10剂,双眼视朦症状好转,无口干舌燥,睡眠恢复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检查视力:双眼0.6。眼底出血减轻。上方去石膏,加黄芪20g,续服7剂。

三诊:双眼视力0.8。

2.玻璃体积血的治疗 张老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认为,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以气阴两虚、肝肾不足、目络瘀阻为主;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则以瘀血阻络、痰浊内生及痰瘀互结致目络损伤为其突出特点;由非增殖期发展到增殖期以玻璃体积血为典型表现。

病案:刘某,因突发性双眼视力丧失2天来诊。既往有糖尿病和高血压病史10年。诊见:胸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眼底检查:双眼视力指数/10cm,双眼前段未见到异常改变,双眼玻璃体混浊,眼底呈黑色反光。B超检查示:双眼玻璃体高密度强回声。空腹血糖8.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6%。西医诊断:玻璃体积血,糖尿病1型。证属痰瘀互结,治以正本清源,凉血止血,活血化瘀。处方:黄芪、丹参各30g,山药、生地黄、生蒲黄、大蓟、小蓟各15g,墨旱莲、益母草、白茅根各20g,大黄炭、荆芥各10g,三七末(冲服)3g。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服10剂后病情好转,舌淡、苔薄白,脉细。双眼视力0.1,双眼玻璃体混浊减轻,眼底血管隐约可见。上方加何首乌、菟丝子各20g,服7剂。

三诊:伴见腰酸胀痛、膝软,小便频,舌淡有齿印,脉细。检查:双眼视力0.3,双眼玻璃体积血部分吸收,双眼眼底清晰可见,视网膜广泛出血、渗出、水肿及新生血管。证属脾肾两虚,治以益气健脾、滋补肝肾、活血化瘀。处方:党参、薏苡仁、扁豆各30g,浙贝母、白术各15g,茯苓、砂仁(后下)各10g,甘草6g,山药、当归、三七、昆布、桔梗、莲子、海藻、熟地黄各12g,杜仲、制附子(先煎)、生牡蛎各20g,肉桂3g。调理善后,诸症均除。

3.黄斑水肿的治疗 黄斑水肿是导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尤其是非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下降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张老师认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黄斑水肿以脾虚湿困、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予以健脾除湿、活血化瘀,可改善视网膜微循环、促进黄斑水肿的吸收。张老师主张在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基础上,结合辨证论治以及局部辨病,以提高患者激光术后的视功能。

病案:李某,男,62岁,2005年8月10日初诊。患糖尿病10年,双眼视力下降6年。予胰岛素皮下注射,2天前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伴头重头晕,眼矇目眩,胸闷胀满,肢重纳呆,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滑。检查视力:双眼0.1。双眼眼底以视网膜黄斑区水肿、渗出为主,可见到视网膜激光光凝斑,出血少。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示:黄斑区囊样变性、微血管瘤。西医诊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证属脾虚湿困、痰浊阻络,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通络。处方:法半夏、浙贝母、枳实、苍术、白术各10g,陈皮、黄芪、茯苓、竹茹各15g,党参、丹参各30g,山药20g,甘草、三七各6g。每天1剂,水煎服。服10剂,病情好转,胸闷胀满、肢重、纳呆等均改善,双眼视物逐渐清晰,检查视力双眼0.5,眼底视网膜黄斑区水肿减轻,舌淡、薄白,脉细。续服10剂巩固疗效。

4.增殖期的治疗 张老师认为,增殖期DR应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基础上结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一旦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即须考虑行部分或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如有高危指征更应尽快进行。全视网膜光凝范围包括视盘1PD以外至赤道部,距黄斑中心上、下、颞侧2PD以外至赤道部或超过赤道部。对光凝达不到周边部视网膜以及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的患者可采用冷冻疗法。对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以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采用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光凝,对部分增殖改变的患者效果较好。

5.晚期DR的治疗 针对晚期DR,张老师主张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应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通络、止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以减轻出血及增殖性改变,作为全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术的辅助治疗。眼底大量出血或玻璃体出血日久不吸收、成团成块、无法看清眼底者,治以活血化瘀、行气消滞。处方:黄芪、山药、丹参各30g,苍术、玄参、郁金、当归、川牛膝各15g,泽兰、红花各12g,川芎、枳壳各10g,三七末(冲服)3g。

6.增殖机化型的治疗 眼底出血不多或已大部分吸收,视网膜前、视网膜下或玻璃体中见纤维增殖膜或机化条索。治以益气扶正、软坚散结。处方:黄芪、鳖甲(先煎)、生牡蛎(先煎)、珍珠母(先煎)各30g,山药25g,苍术、川芎、浙贝母、海蛤粉、昆布、海藻各15g,红花10g。

7.局部治疗

(1)针灸:选取脾俞、睛明、膈俞、足三里、球后等穴为主,兼辨证循经取穴,如多食多饮取肺俞、意舍;多食易饥加胃俞、丰隆等穴。针刺得气后留针15分钟。

(2)离子导入法:可用丹参川芎液导入法,以丹参川芎液作负极,头枕部作正极。取生理盐水2mL,浸透纱布作为正极放在头枕部,将浸丹参川芎液2mL的纱布作为负极放在眼部,导入电流进行治疗。

(邱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