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升阳、举陷治法

一、益气、升阳、举陷治法

1.益气升阳法在眼科的应用 李东垣首创“益气升阳”治法并制方多种,主要的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在眼科学领域中亦创制了多种益气升阳的方剂,代表方剂有神效黄芪汤、人参补胃汤、益气聪明汤、助阳活血汤等方,俱见于《东垣试效方》,为应用益气升阳法治疗目病之典范。

(1)神效黄芪汤(黄芪、人参、炙甘草、蔓荆子、白芍、橘皮):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右或左身麻木,或头面,或只手臂,或只腿脚,麻木不仁并皆治之。如两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或涩紧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手不得近,或目少睛光,或目中如火。《兰室秘藏》谓:“服五六次有效。”

(2)人参补胃汤(黄芪、人参、炙甘草、蔓荆子、白芍、黄柏,《兰室秘藏》一名蔓荆子汤):治劳役所伤,饮食不节,内障昏暗。

(3)益气聪明汤(黄芪、甘草、人参、升麻、葛根、蔓荆子、白芍、黄柏):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方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

(4)助阳活血汤(防风、黄芪、炙甘草、蔓荆子、当归身、白芷、升麻、柴胡,《兰室秘藏》称助阳和血汤、《脾胃论》称助阳和血补气汤):治眼发之后,尤有上热,白睛红,隐湿难开,睡多眵泪。《脾胃论》中指出:“此服苦寒药太过,真气不能通九窍也,故眼昏花不明。”

前三方均以参、芪、草大益元气而补气虚。如元气已补,积于胸中不能升运,亦属无功,故前两方独以风药蔓荆子将清阳之气升发上行而治目病,即“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意。后方再加升麻、葛根以助升举下陷之阳气;第4方以芪、草补元气,当归身补阴血,乃“阳生于阴”助其气;防风、蔓荆子、白芷祛风升阳;升麻升发阳明经气,柴胡升发少阳经气而养目明目。可以看出东垣制方的三个层次即益气、升阳、举陷可达到三种不同效果。这给眼科常用的补益肝肾精血法提炼上升总结为眼科独特的“益精、升阴、敛聚”理论以很好的启迪。

2.张锡纯发展“举陷”理论 近代名医张锡纯领悟了李东垣“益气升阳”之精髓,在临床实践中创制“治大气下陷方”,有升陷汤、回阳升陷汤、理郁升陷汤、醒脾升陷汤4方。现举升陷汤(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为例。“升陷汤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有似乎喘: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其脉象沉迟微弱,关前尤甚。其剧者,六脉不合,或参伍不凋。气分虚极下陷者,酌加人参数钱,或加山茱萸数钱,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使升者不致复陷更佳。升陷汤以黄芪为主者,因黄芪既善补气,又善升气……唯其性热,故以知母凉润者济之。柴胡为少阳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者自右上升。升麻为阳明之药,能引大气之陷自右上升。桔梗为药中之舟楫,能载诸药之力上达胸中,故用之为向导也。至其气分虚极者,酌加人参,所以培气之本也,或更加萸肉,所从防气之涣也。”

张锡纯的阐发,可以说是在李东垣补中益气汤类方基础上,在治疗临床危急重症,以“益气、升阳、举陷”之理论进一步发展了东垣“益气升阳”学术思想,而有所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