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一、病因病机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人体衰老过程在眼部的一种病理表现,以视力下降、眼底黄斑区色素紊乱,中心凹反光消失,黄斑区水肿、渗出,甚则出血等为主要表现。该病多发于50岁以上患者,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并且进行性损害视力,是西方国家老年人主要的致盲眼病,其发病率及致盲率与年龄的增长密切相关。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目前在我国也成为老年人防盲的突出问题。

中医学认为,本病影响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引起脱离时,可致视力减退或视物变形,可归属“视瞻昏渺”范围;当少量出血进入玻璃体内引起玻璃体混浊,则可归为“云雾移睛”;若玻璃体内大量积血引起视力骤降,则应归属“暴盲”范畴。我国古代医学中无此病名,在近代眼科史上有老年性黄斑盘变一词的记载。关教授认为本病主要因年老体弱而脏气虚衰引起,其中脾气虚为早期发病之主要因素;随着病程进展,肝郁、血瘀、痰湿三个实证型逐渐增多,即由虚证转为实证。脾主运化,脾气虚则运化无力,气血津液化生不足,则其虚由脾及肾;肾气虚则鼓动无力,主水与藏精功能失职,导致水湿或痰湿潴留,即本病早期所表现的玻璃膜疣。痰湿郁久化火易灼伤血络。又因肝主藏血,肝血不足则不能上荣于目,肝气不调、肝郁日久则化火伤络。脾不统血可致血溢脉外成瘀,痰瘀互结使病情加重,导致本病中后期出现痰湿、肝郁、血瘀等实证表现,使眼底反复性出现渗出、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瘢痕等病理表现,但此乃本虚标实之证。总结临床经验发现,当眼底表现为玻璃膜疣沉积时则以虚证为主,而当眼底表现为色素上皮脱离和色素增殖时则以实证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