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互补,取长补短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中医、西医各自有其优点和不足。中医眼科注重辨证施治,整体观念强,这恰好是西医的弱项。西医容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中医却不善于用现代科学技术来壮大自己,所以中西医互补尤显重要。李老所主张的中西医互补是指在理论上融会贯通,然后指导应用于临床。当今之世,应掌握运用现代之先进医学理论和检查手段,以助中医学诊治之不足。例如中医的内障眼病泛指水轮疾病,包括发生于瞳神及其后一切组织的病变,在临床上这些内障眼病除了视力改变,全身症状几乎没有,这又如何辨治?这时我们必须通过检眼镜等,利用西医的内眼解剖名称协助诊断。例如视瞻昏渺,西医诊断为“中浆”或“中渗”,李老根据眼底检查,辨证分为三型:
1.水肿型 眼底见视网膜新鲜渗出、水肿,治以利水消肿,方用“中浆一号”,药用:白茅根20g,益母草20g,萹蓄15g,瞿麦15g,桂枝10g,茯苓15g,猪苓10g,泽泻10g,白术10g。该方实际为五苓散加白茅根、益母草、萹蓄、瞿麦,以利尿通水消肿,使水湿从小便出。
2.血郁型 眼底见视盘充血,或黄斑区暗红,或有渗出物。此乃肝失条达,气滞血郁,壅遏目窍所致。治以行气活血,方用“中浆二号”,药用:当归20g,红花10g,丹参30g,车前子10g,淫羊藿30g,赤小豆30g,首乌30g,益母草20g。考虑此型多为水肿发展而来,为防功伐太过而加淫羊藿、首乌,且剂量大,以扶正祛邪。
3.肝肾不足型 眼底见视网膜色素沉着及陈旧病变,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不明显。此乃肝肾两亏,目失濡养所致。治以补益肝肾,方用“中浆三号”,药用:生地黄、熟地黄、黄精、石斛、玉竹、桑椹、草决明、首乌、望月砂、夜明砂。该方着重补阴,望月砂、夜明砂为明目佳品。
因此,李老认为,对于一些眼底病,可以局部辨证为主,不必拘泥于诸证俱备。像上述三型,只要主症具备,根据眼底三项即可辨证施治,而其疗效颇佳。这也是我们中医眼科发展的一个思路,值得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