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抓住的三个环节

二、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抓住的三个环节

1.着眼全身症状,审因审证论治 视神经萎缩临床常见的病因多为感染、营养不良、眼部外伤、药物中毒、颅内肿瘤、他病继发等,以致脏腑经络失调、气血失和而引起。因“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五脏六腑之失调必然影响视物辨形辨色功能,故脏腑功能失调为主因。根据“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规律,除视力、视觉、视野、眼底改变等眼局部症状外,多兼见全身症状。因此,须着眼全身症状,同时结合病人的体质、饮食、起居、生活环境、气候季节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归纳分析,明察脏腑之虚实,从而审证求因,审因论治。

2.察瞳神形态,辨证之转变 视神经萎缩患者临床上可见眼部黑睛透明,瞳神无损,或见瞳神稍大,或瞳神展缩不灵。《审视瑶函》云:“真精者,乃先后二天元气所化之精气,起于肾,次施于胆,而后及乎瞳神也。”阐明瞳神之展缩取决于精气的盛衰,精气聚则瞳神缩,精气散则瞳神展。又《医学纲目》云:“阴主敛,阴虚不敛则瞳子散大。”肝气郁结型可因时间和条件的不同向其他方面转变。如肝郁日久,多化火伤阴,此时多见瞳神稍大,或瞳神展缩不灵,视力逐渐下降,以至失明;在全身则出现阴虚火旺或阴虚血热之症。如果全身症状不甚明显时,可借瞳神的变化来衡量阴伤的程度,作为证型变换的分界。在用药上则应该在疏通肝气的基础上着重养阴清热。

3.以补肝肾为要务,复调气血、健脾胃 视神经萎缩是眼科疑难疾病之一,医家虽立法各异,但每多从肝肾入手。经云:“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云:“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肾精亏虚则目无所见。肝血亏虚,肾精不足,气血不能上升,脏腑失其条达,经络阻滞,通光之脉道闭塞,五脏六腑之精气不能濡目,因之青盲随发,故治疗当以补肝肾为要务。

然百病之生多发于气血,气血盛衰是一切眼病的主要病理变化,也是眼病转归和康复的关键所在。但气血耗伤之补须遵“气以通为补,血以和为补”之原则,调畅气血,使营卫通达,气血平和,清升浊降,精血上濡于目,则目视正常。妇女病此者,尤须注重治血。虽然治疗大法是以肝肾为主,以通为用,以气血畅达为要,但必须兼顾患者的全身状况,加以适当调整,尤其是女性要注意月经的情况。活血莫留瘀,补血先补气,仍须遵中医常法。有时方已对证,但疗效不显,可改汤药丸服,以缓图其效;有时病人多证相兼,可采取晨服方和晚服方的方法,分而施治;亦可汤、丸药兼服,标本同治。

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重视调补脾胃。因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赖脾运而上输于目,中气健旺则气血充盛,升降有序,脏腑和谐,方有利于眼病的康复。但在审证用药时须注意肝、脾、肾三者的平衡协调,不可有偏。

(刘艾武、欧阳云、彭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