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眼科疾病之“瘀”的诠释
邓亚平教授在学习和实践中医基础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临证实践和西医学的相关知识,对眼科疾病之“瘀”进行了新的诠释。邓老认为,造成眼病的“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之瘀即“有形之瘀”,为血运行不畅,留滞、停滞而瘀积于局部,表现为中医的血瘀证或西医的微循环障碍,如眼睑、球结膜血管的青紫曲张甚至是怒张,前房及玻璃体出血、混浊,眼底的出血、渗出,以及视网膜前膜、玻璃体视网膜纤维组织的增生牵拉等,舌可有瘀点或瘀斑、舌下静脉曲张,脉可有弦涩等。同时,由于视网膜血管是人体用肉眼唯一可直接观察到的微血管,眼科医生可以从检眼镜中直接看到视网膜血管的“瘀”之改变,如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眼底出血、渗出、水肿,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串珠样改变或微动脉瘤等改变。广义之瘀即“无形之瘀”,除狭义之“瘀”外,还包括各种病因病理产物的综合病变,即某些人们无法直接看见的血液黏滞、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病理改变,这也是活血化瘀法在眼科临证中广泛应用的依据。
虽然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恶血留内”之记载,其治则为“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文》对“瘀”的解释为:“瘀为积血。”即狭义的“瘀”,反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留滞、瘀积于局部的病理。清代医家唐容川在其所著《血证论》中明言:“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是瘀血。”这应视为对狭义的“瘀”的扩展。据此,邓亚平教授在临证治疗血热妄行所致的出血性眼病时,特别注意止血而勿忘留瘀之弊,少用十灰散,而常用生蒲黄汤。在临证中,邓亚平教授发现很多眼病虽然没有“有形之瘀”的改变,但是实验室检查发现其存在血黏度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病理改变,灵活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能取得显著疗效,于是在眼科临证中又提出要注意“无形之瘀”。如邓老在临证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时,该病虽无出血、积血等“有形之瘀”的体征,但是在治疗时常用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法,用四苓散合四物汤加减治疗。
病案:某患者,女,48岁。2003年8月20日初诊。左眼不能上转1年,伴复视,双眼球突出。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左眼不能上转,伴复视,眼球突出。当时在华西医院就诊,诊断为“甲亢”住院治疗,甲亢病情好转,但眼部症状不好转,左眼反复充血,现来我院就诊。初诊:VOD0.4,VOS0.25。检查见双眼上睑退缩;右眼结膜(-),角膜(-),瞳孔圆,晶状体无混浊,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正常;左眼结膜充血(+),角膜上皮少许点状着色,瞳孔圆,晶体无混浊,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正常。眼球运动:左眼上转受限。全身无明显不适。舌淡、苔薄白,脉细。本病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气血失和而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肝气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故眼部肌肉肥厚,眼球突出,上睑水肿。辨证为气滞血瘀、水湿内停。治以活血化瘀、利水渗湿,方选四苓散合四物汤加减,主要加软坚散结之品。处方:川芎15g,生地黄15g,赤芍15g,当归15g,茯苓15g,猪苓15g,泽泻15g,白术15g,荔枝核15g,浙贝母15g,夏枯草15g,枳壳15g。水煎服,每日1剂。辅助疗法:泼尼松30mg,口服,日1次,服7日;叶酸2片,口服,3次/日;甲氨蝶呤4片,口服,日1次。
二诊:2005年9月26日。服药7剂后,感左眼球突出好转,但仍不能上转,伴复视;纳眠可,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脉弦。VOD0.4/矫正0.8,VOS0.25/矫正0.6。双眼上睑退缩,右眼结膜(-),角膜(-),瞳孔圆,晶体无混浊,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正常;左眼上睑退缩,眼球突出,结膜充血(+),角膜(-),瞳孔圆,晶体无混浊,玻璃体无混浊,眼底正常。眼球运动:左眼上转受限,外展轻度受限。患者左眼角膜染色消失,说明患者眼睑闭合状态较上次就诊时好转,双眼上睑退缩减轻,治疗有效,故继续治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并加强软坚散结的力量,用桃红四物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治疗。处方:川芎15g,生地黄15g,赤芍15g,枳壳15g,夏枯草15g,桃仁15g,红花15g,陈皮15g,法半夏15g,茯苓15g,荔枝核15g,浙贝母15g,僵蚕6g。水煎服,每日1剂。辅助疗法:泼尼松15mg,口服,日1次,服7日;叶酸2片,口服,3次/日;甲氨蝶呤2片,口服,日1次。
按:四苓散为健脾利水渗湿之代表方,而四物汤为养血活血化瘀之代表方。以生地黄易四物汤中的熟地黄,其意在于熟地黄过于滋腻,不利于痰瘀的消除,在此基础上加荔枝核15g、浙贝母15g、夏枯草15g、枳壳15g以软坚散结,并配合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复诊时左眼球突出好转,患者左眼角膜染色消失,治疗有效,故应继续活血化瘀,并加强软坚散结之力,方选桃红四物汤合化坚二陈汤加减,加荔枝核15g、浙贝母15g、僵蚕6g以加强软坚散结之力。
综上所述,本案的治疗体现了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时应注意辨证与辨病的结合、水血同治的临证思辨特点。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同时患者也未出现明显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谢学军、袁晓辉、周华祥、李晟、靳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