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静脉阻塞

一、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属中医“暴盲”范畴,我们在临床上对该病患者以活血利水法为主,采用分期结合分型用药。凡病程在1个月以内的患者,根据全身症状的不同,按以下两型施治:

1.阳亢血瘀型 多因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阳上亢,气血逆乱,血不循经,破脉而溢所致。症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心烦易怒,腰膝酸软,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呈放射状、火焰状出血,伴水肿、渗出,视网膜静脉怒张迂曲,动静脉比例改变,多有高血压病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弦有力或弦细数。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利水。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药用天麻10g、钩藤10g、生石决明15g、牛膝15g、菊花10g、益母草20~30g、茯苓30g、泽泻15g、车前子20g、赤芍15g、地龙12g、丹参15g等。

2.气滞血瘀型 多因情志抑郁,肝气不舒,气滞血瘀,脉络受阻,血不循常道,溢于脉外而成。症见头痛眼胀,情志不舒,胸闷胁胀,视力急剧下降。视网膜有放射状或火焰状暗红色出血,伴有渗出,视网膜静脉粗大迂曲;舌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或涩。治以理气通络,活血利水。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生地黄15g、当归尾12g、柴胡10g、桃仁10g、红花6g、川芎10g、赤芍10g、桔梗10g、牛膝15g、茯苓30g、猪苓20g、车前子20g等。

凡病程在1个月以上的患者,不论其全身症状如何,均按水血互结型论治。如有兼症,则在此型的基础上加减用药。水血互结型多因病程日久,眼底出血、渗出不吸收,脉络瘀滞、津液内停而水血互结。症见视物不清,眼底出血、渗出日久不吸收,眼内干涩,舌暗或见瘀点,舌面少津,脉细涩。治以养阴增液,活血利水。方用生蒲黄汤合猪苓散加减,药用生蒲黄15g、丹参15g、赤芍15g、当归12g、生地黄20g、麦冬12g、茯苓30g、猪苓20g、车前子20g、萹蓄15g、墨旱莲15g、地龙12g等。

以上方药均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其药量可根据患者年龄、体质、病情轻重等情况而增减。在内服中药的同时,所有患者均配合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加血栓通(广东郁南制药厂生产)4mL,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14例患者配合球后注射归红注射液(系我院制剂,由当归、红花为主制成)1.5~2mL,每周1~2次,连续3~4周。我们曾在1990~1994年采用本法治疗RVO23例23只眼,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通过治疗前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随着病情的好转,其眼底血管荧光充盈及血管形态、血液流变学各检测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