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临床应用

三、临床应用

1.祛风止痛 陆绵绵教授认为风邪眼痛为眼前部组织外伤或炎症反应而使眼前部感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所致。风邪导致的眼痛多见于外眼病的早期,伴有流泪且泪液清稀、眼睑痉挛、头痛等。常用药有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等。若外眼病高峰期眼痛,热泪混浊如汤,须与清热药如黄芩、金银花等配伍。对眼病兼有前额痛、眉棱骨痛、眼眶痛者,常配川芎、白芷、葛根等。

2.祛风止泪 陆绵绵教授认为流泪的原因很多,泪液分泌增多或排泪系统障碍皆可导致不同程度的流泪,风邪导致的流泪属于泪液分泌增多。外眼有炎症而引起反射性流泪、畏光,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外眼无明显炎症而流泪,为肝虚或肝肾不足、寒风入络所致。常用药有白芷、蔓荆子、羌活等,风寒流泪者配细辛,风热流泪者配金银花等清热药,黑睛生翳泪多者常配蝉衣、菊花等。

3.祛风止痒 因病而痒,多属于风,风痒为外眼炎症刺激感觉神经末梢而致,如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睑缘炎、慢性结膜炎的主要症状为痒。常用药有荆芥、防风、薄荷、蝉衣等,目赤不显之目痒配伍川乌、川芎;风痒常与湿痒并作,配伍地肤子、白鲜皮、茵陈等。

4.祛风通络 眼球骤然发生偏斜,是由于支配眼外肌的神经受损害而发生麻痹性斜视的症状。风证多突然发病,故麻痹性斜视多属于风,为风邪直中经络而经络阻滞致病,临床上以病毒感染所致的周围神经炎较为多见。常用药有地龙、僵蚕、全蝎、蜈蚣、荆芥、防风等。常与天麻、钩藤等配伍,还有通络解痉作用。

5.祛风解痉 视网膜动脉痉挛是由于调节血管扩张与收缩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表现为视力骤降,一过性黑矇,视网膜动脉变细、管径粗细不匀。常在情绪波动情况下发生,可有高血压病史。辨证多为风阻经络。常用药有地龙、僵蚕、全蝎、蜈蚣、天麻、钩藤、荆芥、防风等。兼痰者加胆南星、半夏;兼瘀者加桃仁、红花、当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