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守病机,分期论治

二、谨守病机,分期论治

1.病因病机 根据长期的诊疗经验,王老师归纳出眼底出血的主要病因为火、气、瘀、虚。病机为热邪迫血妄行;或气滞则血瘀,血瘀亦可致气滞,致瘀血阻络而血不循经;或气虚不能摄血,溢于络外所致。

2.分期论治 多年来,大多数医生都将眼底出血笼统地分为早、中、晚三期论治。吾师认为这不能全面清楚地揭示眼底出血的发生发展规律,应该重视对瘀血日久所形成的膜状物和机化灶的针对性治疗,因为中晚期离经之瘀血是眼底出血的第二病因。吾师遵循唐宗海《血证论》“止血,消瘀,宁血,补虚”的法则,结合临床体会,提出眼科血证四期论治的研究思路。即:发病早期为出血期(一般指出血病程短,约在15天以内),可凉血止血,选用生蒲黄、白茅根、荆芥炭、侧柏叶等凉血止血之品;中期为瘀血期(指出血后15~45天),血止后采用活血化瘀、行血抗凝的治法,促进积血吸收,选用桃仁、红花、丹参、郁金、牛膝等行气活血之品;中后期为死血期(指出血后45~75天),可见玻璃体内出现凝血团或机化条索状物,治以抗凝祛瘀、痰瘀同治之法,选用五灵脂、昆布、莪术、水蛭、夏枯草等破血消瘀、软坚散结之品;后期为恢复期(出血后75天以上),应以益气活血为主,选用党参、黄芪、茯苓、山药等健脾益气之品。

眼底出血大都具有从出血期、瘀血期到死血期、恢复期的发展规律,中医辨证施治亦最具特色。王老师常提《血证论》中言:“凡治血者必先以祛瘀为要。”教诲我们要掌握活血化瘀法在眼科血证治疗中的灵活应用。在出血期,若一味止血可致瘀血停滞或“冰伏”,造成日后吸收困难,应以“四止一活”即四分止血一分活血的比例施治,可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并促进积血早日吸收。在瘀血期则应把握活血化瘀的有利时机,可予“二止三活”的比例施治,如此可改善视网膜的缺氧状态,防止视网膜胶质和色素上皮等组织增生,从而减少变证发生或阻止病情发展至死血期。在死血期亦应注意使用活血化瘀药去除死血对视功能的损害,促进机化增殖物的消散,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