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常见的病理变化辨证

二、从常见的病理变化辨证

常见的病理变化有:①炎症:包括变质、渗出、增生、机化。②血液循环障碍:包括充血、出血,以及血管本身的改变,如痉挛或阻塞等。③组织损伤:包括萎缩、变性、坏死。在眼底病变中以充血、出血、水肿、渗出、萎缩、变性为最常见。

若眼底出现水肿,多认为是水湿停留,瘀滞结聚。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谓:“经络痞涩,水气停滞。”《血证论》谓:“瘀血化水,亦发为肿。”即血不利则为水,与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化障碍有关,多因肺失清肃,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水湿潴留为患;或因脾失健运,不能升清降浊,水湿停留,上泛于目;或因肾阳不振,肾水上泛等引起。

若眼底出现渗出,多认为乃脏腑功能失调,水湿运化、排泄发生障碍而产生水、湿、痰等病理产物(清稀者为饮,浓浊者为痰),积于眼内。或因循环障碍,造成瘀滞或积聚等病理改变。

若眼底出现出血,多系热邪犯血,血受热迫,溢于络外,或脉络受损所致。与心、肝、脾三脏关系最大。因心主血脉,若心火亢盛,熏灼脉络,血受热迫可破络而出;若肝不藏血,可导致血液外溢;或肝失疏泄,气行逆乱,或肝郁化火,火性炎上,血随气上,可迫血妄行;或脾虚气弱,不能统摄血液,血不循经,溢于络外。因精血同源,若肝肾阴亏,虚火上炎,亦可引起出血。或由瘀血阻滞脉络引起出血。

若眼底出现萎缩、变性,多见于疾病后期。因久病属虚,多认为是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目,目不得养的结果。或因肝肾亏损所致。

若眼底出现增生,是机体的一种修复功能,属有形之物,多属瘀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