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证论治

二、辨证论治

1.脾虚气弱型 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缓细。证属脾虚气弱,脉络失畅。治宜健脾益气、养血疏络。方用培土健肌汤,药物组成: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钩藤、全蝎各10g,银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3g,水煎服。加减:胃纳欠佳,大便溏者,加吴茱萸、炮姜、附子;口渴欲饮,加麦冬、天花粉、玄参。

病案:患者,男,36岁,1990年6月7日初诊。左眼球转动受限、视物时视一为二已1个月。检查:视力右眼1.2、左眼0.06;左眼球外展时明显受限,外转时眼痛、头痛。复像检查诊为左眼外直肌麻痹。舌苔薄白,脉浮数。辨证:脾虚受风,脉络失畅。治则:培土健肌,散风疏络。处方:党参、白术、茯苓、当归、黄芪、钩藤、全蝎、山药、白芍、羌活各10g,银柴胡、升麻、陈皮、甘草各5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20剂后检查,复像距离明显缩小,眼球转动时头痛已止,前方继服。7月12日查视力右眼1.2、左眼0.8;左眼球外展时受限较前好转。前方服至7月28日,视物时已无复视,复像检查正常,继服6剂善后。

本例为脾胃虚弱、气虚风侵、脉络失畅所致,故以健脾益气、培土健肌、散风疏络为治疗原则。方中党参、山药、黄芪、白术、茯苓等健脾益气、培土健肌,当归、白芍养血活血,为“血行风自灭”之义。羌活在河间学说中与升麻、柴胡同伍,为“升举阳气之要药”。钩藤、全蝎有息风疏络之功,陈皮、甘草为使,共奏健脾益气、散风疏络之功,方药对症,故见其效。

2.风邪较重型 伴有头痛,颈项拘紧,舌苔薄白、脉浮数,或仅能直视,眼球不能转动。证属风邪较重,脉络受阻。治宜疏散风邪,解郁通络。方用羌活胜风汤加减,药物组成:银柴胡、黄芩、白术、枳壳、羌活、防风、前胡、薄荷、全蝎、桔梗、钩藤各10g,甘草3g,水煎服。加减:大便秘结,加番泻叶;口渴烦躁,加生石膏、天花粉、麦冬。

病案:患者,女,39岁,因7天前感冒后发现视物时物体成像为双,于1989年4月9日初诊。伴前额头痛,不欲睁眼,需单眼视物方可行走。检查:视力右眼0.3、左眼1.2;右眼球向外展转动时受限,每次转动时眼部疼痛、前额头痛。复像检查诊断为右眼外直肌麻痹。CT报告头颅未见异常。舌苔薄白、脉弦细。辨证:风邪所中,脉络失畅。治则:疏风散邪,解郁通络。处方:银柴胡12g,黄芩、白术、枳壳各10g,羌活、防风、前胡、薄荷、全蝎、桔梗、钩藤各15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1989年4月26日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1.2;右眼外展受限好转。前方加荆芥12g、陈皮10g。服至6月21日,双眼视物清晰,复视完全消失。

本例为外感后风邪中络、客于眼肌,以致眼肌麻痹,视物成双。拟散风祛邪之品,辅用健脾之药,用羌活、防风、前胡、薄荷、全蝎、桔梗、钩藤以祛散风邪;用银柴胡、黄芩清解郁热内邪;白术、枳壳、甘草以健脾。诸品合用,风邪祛散,脉络通畅,故病得治。

3.肾阴不足型 伴有高血压,头晕目眩,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尿短而赤;或多见于中年人、脑力劳动者而突然发病。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或弦数有力。证属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治宜育阴潜阳、平肝息风。方用育阴潜阳息风汤,药物组成:生地黄、生石决明各15g,白芍、枸杞子各12g,麦冬、天冬、盐知母、盐黄柏、生龙骨、生牡蛎、怀牛膝、钩藤、全蝎、菊花、黄芩各10g,水煎服。加减:胸闷、心悸、脉结者,去生石决明、生龙骨、生牡蛎,加苏子、党参、远志、炒枣仁。

病案:患者,男,49岁,1987年7月3日住院。双眼视物成双、右眼内转失灵1个月。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0.7;双眼睑上举无力,以右眼为重,右眼球向内运转受限。复像检查为双眼上睑下垂、右眼内直肌麻痹。舌质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弦细。血压:24/13kPa(1kPa=7.5mmHg)。辨证:肾阴不足,肝阳上亢。治则:育阴潜阳,平肝息风。处方:生地黄、生石决明、白芍、枸杞子各12g,麦冬、天冬、知母、黄柏、龙骨、牡蛎、牛膝各15g,钩藤、全蝎、菊花、黄芩、防风各10g,枳壳6g,甘草3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16剂,双眼睑上举恢复正常,右眼球向各个方向活动正常,复视完全消失。血压20/9kPa。再进7剂善后,7月29日出院。

此型肾阴不足,津液短少,阴虚亏损,肝阳易于上亢,风邪外侵,内有郁热,脉络失畅,导致眼睑下垂。庞赞襄自拟育阴潜阳息风汤,方中以生地黄、生石决明、枸杞子、麦冬、天冬养肝阴,滋水涵木;知母、黄柏退虚热以清相火;龙骨、牡蛎、牛膝育阴潜阳;加入散风疏络、清热解郁之品,用钩藤、全蝎、菊花、黄芩、防风诸类,组方严密,配伍恰妙,直中病患,故收其效。

4.肾阳虚损型 久病不愈,体乏无力,面色失华,畏寒肢冷,少气懒言,自汗腰酸,小便清长;或糖尿病患者,或老年人突然发病。舌质暗、苔白,脉沉细。证属肾阳不足、脉络失畅。治宜温补肾阳、疏通脉络。方用桂附地黄汤加味,药物组成:山药、黄芪各30g,茯苓、白术、黄精、钩藤各15g,附子、熟地黄、枸杞子各10g,泽泻、全蝎各6g,牡丹皮、肉桂各5g。加减:纳少便溏,去熟地黄、牡丹皮、泽泻,加吴茱萸;口渴欲饮,加葛根、天花粉、麦冬。

病案:患者,女,66岁,1989年11月12日初诊。左眼不欲睁眼伴头痛9天。素有糖尿病。检查:视力右眼0.6、左眼0.2;左眼上睑不能抬举,眼球向上、下、内方向运动均受限,舌苔薄白,脉弦数。诊为左眼动眼神经麻痹。辨证:肾阳不足,外受风邪。治则:温补肾阳,散风疏络。处方:桂附地黄汤加黄芪30g、白术15g、黑仙茅12g,水煎服,每日1剂。服药后,12月6日左眼情况基本同前。处方:熟地黄、枸杞子、茯苓、白术、黑仙茅各12g,黄芪、山药各30g,泽泻、牡丹皮、附子、羌活、陈皮、牛膝各10g,肉桂、川芎各5g。1990年1月5日复诊,前方去牛膝,加秦艽12g。1月16日检查左眼睑睁合自如,眼球向各个方向运动自如而停药。

本型大多为久病或重病患者,庞赞襄多采用温补肾阳、疏通脉络、散风祛邪之法,以桂附地黄汤为基础,温化通络、升阳举陷,佐以散风之品,既改善全身症状,又治愈眼部疾病。从整体出发,审因辨证,精选用药,随证加减,并嘱患者坚持治疗,实为重要。

(刘怀栋、张彬、魏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