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会
2025年08月10日
四、体会
陆教授认为玻璃体积血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底血管破裂,血液突破玻璃体外界膜,进入并积聚于玻璃体所致。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视网膜静脉阻塞、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本病辨证以虚实为纲,血热妄行多属实证,气不摄血、阴虚火旺属虚证,气血瘀滞多由外伤撞击损伤脉络。本病早期多属实证,以后随病程长短、病情变化则可出现虚实夹杂证或虚证。故临床采用辨证分型治疗效果显著。
陆教授认为玻璃体积血本身就是一种瘀滞,早期止血不可太过,即所谓止血而不留瘀,用药不可过寒,因寒则凝滞,积血难以吸收。并且临证当重视血与气的关系,治血须治气。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和则血循经,气逆则血乱溢。根据唐容川《血证论·吐血》的理论:“血之不安者,皆由气之不安故也。”“治一切血证皆宜治气。”治疗玻璃体积血时,气不摄血当益气摄血,气滞血瘀当行气活血,但活血不可太过、太猛,特别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新生血管引起的玻璃体积血,以免新生血管破裂引起反复出血。
陆教授认为玻璃体积血也是玻璃体混浊的一种,神膏混浊乃湿浊内聚,故治疗时可适当加些泽泻、车前子、茯苓、猪苓、薏苡仁等利水渗湿之品。如积血吸收,眼底能看清,应及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必要时行眼底激光治疗,不可误认为积血吸收、视力得以恢复就意味着病已痊愈,尤其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周围炎中应注意。如积血长期不消,应定期做眼部B超,警惕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同时当注意观察虹膜有无新生血管及眼压变化,防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发生。如玻璃体积血3个月不吸收,可考虑行玻璃体切割术。
(杨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