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典型病案

二、典型病案

李某,女,37岁,因右眼疼痛、发红、视物模糊3天,于1984年9月24日找刘老诊治。症见起病较急,视物模糊,眼珠疼痛,羞明流泪;检查视力:右眼0.15,左眼1.2;眼前部混合充血(++),虹膜纹理不清,瞳孔缩小,四周与晶状体产生粘连,散瞳后可见玻璃体内有灰色颗粒,视网膜渗出、水肿,裂隙灯下见角膜后羊脂状KP,房水闪光(++)。全身症见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濡数。刘老认为此乃风湿夹热所致,治以祛风除湿清热,药用:寒水石10g,生地黄10g,赤芍10g,牡丹皮10g,黑栀子10g,木通10g,黄芩10g,枳壳10g,龙胆草10g,蔓荆子10g,金银花15g,蒲公英12g,川黄连5g,茯苓10g,石决明10g,甘草3g。每日1剂,服10剂。配合1%阿托品眼液滴眼,每日2~3次;泼尼松30mg口服,每日早晨顿服。

10月4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眼疼等症状明显减轻,视物较前清晰。检查视力:右眼0.5,左眼1.2;眼前部睫状充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约6mm,玻璃体内有少许灰色颗粒,视网膜渗出水肿基本吸收,裂隙灯下见角膜后少许KP,房水闪光(-)。全身症见轻度胸闷,肢节酸痛好转,舌苔稍腻,脉濡。刘老认为药已见效,继续服用上方,加当归尾10g、茺蔚子10g,10剂;停用阿托品眼液,泼尼松减量服用。

10月14日三诊:患者自觉症状基本消失,视物清晰。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1.2;眼前部轻度充血,瞳孔药物性散大约5mm,玻璃体内清晰,视网膜渗出水肿吸收,裂隙灯下见角膜后KP消失,房水闪光(-)。全身症见偶尔胸闷,肢节酸痛好转,舌苔稍腻,脉濡。继服上方10剂以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