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玻璃体出血

二、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本身无血管,所谓玻璃体出血是因眼球外伤或玻璃体邻近组织疾患出血流入玻璃体所致,实质是并发症。古代眼科对眼内各组织的脏腑分属是不明确的,瞳孔以后的组织笼统归属足少阴肾经,已证实与临床不符合。现代眼科前辈陈达夫教授提出玻璃体属手太阴肺经的见解,经广泛临床实践,已为中医眼科同仁所接受。并发玻璃体出血的原发病较多,以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引起玻璃体出血为例,肺主气,多阴虚,当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火盛”或“气伤”时,血液便可离经,出血量大则灌入玻璃体。病变早期肝胆火盛最为常见。针对这种火郁营血、逼血妄行的出血,治法首要降火,火降则血止,方用龙胆泻肝汤加酒大黄、藏红花。《秘传眼科七十二症全书》载:“大黄,味苦性寒,下行沉而不浮,上行用酒蒸煮,日干晒清肺退血。”黎老还善用藏红花,他认为此品凉血活血之力优于川红花,治火盛出血甚佳。血止后用《血证论》之宁血法,即安抚之治,使血络不受火动之扰。方用《审视瑶函》之补水宁神汤(熟地黄、生地黄、白芍、当归、麦冬、茯苓、五味子、甘草)加白及粉冲服。黎老治肝肾亏虚之玻璃体出血常熟地黄、生地黄并用,熟地黄补而不腻,生地黄凉而不散;白及味苦涩微寒,归肺、肝经,能收敛止血,是治上部出血之良药,研末冲服效果较好,此品可较长时间服用。

本病病程长,反复出血是其特点,乃因病久伤阴、虚火上炎所致。反复出血可见眼内有新旧血并存,此时切忌用破瘀通络,只宜滋阴降火,方用知柏地黄丸(汤)加阿胶,坚持长期调治。如病久气伤,统血无权,失摄之血会一涌而出,造成反复大出血,固摄出血当用独参汤加阿胶。《血证论》曰:“独参汤救护其气,使气不脱,则血不奔矣。”虽唐氏所说是治吐血,但其病机同为气虚,“气伤则无以存”,所以治法亦同,加阿胶乃标本兼治,以应其急。治疗本病应力求防止反复出血。只要火不盛,阴不亏,气不脱,病情就得以稳定,离经之血可逐渐吸收,从而挽回一定的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