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问题
2025年08月10日
一、概念问题
古代医籍中的翳与毉音意均同,因其能障蔽视力,故有翳障之称。对于翳的概念,古代医家有以下几种论述:一是指角膜炎性病变,如《目经大成》描述凝脂翳时指出:“此症初起目赤痛,多虬脉,畏光紧闭,强开则泪涌出,风轮上有点如星,色白中有孔,如锥刺伤,后渐渐长大,变为黄色,孔亦渐大变为窟……”诸如星翳、花翳白陷、天行赤眼暴翳等均属此类。二是指角膜炎症痊愈后的瘢痕组织,如《证治准绳》描述冰瑕翳时指出:“此症薄薄隐隐,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其色光白而甚薄,如冰上之瑕。”诸如云翳、宿翳、老翳、斑脂翳等均属此类。三是指晶状体混浊,如《世医得效方》描述圆翳时指出:此症“在黑睛上一点圆,日中见之差小,阴处见之即大,视物不明,转见黑花……”诸如冰翳、滑翳、枣花翳、白翳黄心等均属此类。四是指白睛方面的,如《东垣十书》指出:“青白翳见大眦,乃阳气衰少也。”如白睛翳厚、白翳侵睛等皆是。
上述看来,古人所指翳的部位不一,概念混淆。笔者赞成将翳的部位定在角膜上,将翳的概念定为角膜混浊,这样切合临床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