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病、分期、分型相结合
王老师在血证四期论治的研究思路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审察病机,采取辨病、分期、分型相结合的思路,提出辨证类型及治则,归纳出以下三型。
1.血瘀络阻型 多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多为血热血瘀之象,可选加活血化瘀、通脉和营之剂。
主要症状:伴舌质紫黯或绛红,或有瘀点,脉细涩或弦滑数。
治法:活血通脉,化瘀明目。
方药:生蒲黄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处方:生、熟蒲黄各15g,茜草12g,丹参10g,川芎10g,赤芍10g,当归10g,生地黄20g,泽泻10g,广郁金10g,柴胡8g,远志10g,石菖蒲6g,甘草3g。
分析:瘀血当道,血行不畅,初起血不循经,久之郁而化热,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故化瘀应勿忘再出血之嫌,活血化瘀,疏通气机,使血自能归循经脉。但活血太过也可引发新的出血,因此止血与化瘀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2.阴虚血热型 多见于视网膜静脉周围炎,多为阴虚火旺,可选加滋阴降火之剂。
主要症状:伴舌红苔剥,脉细数。
治法:育阴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处方:金银花15g,玄参15g,当归10g,生地黄20g,牡丹皮15g,炒槐花10g,茜草10g,郁金10g,女贞子10g,墨旱莲8g,甘草3g。
分析:血热中属于实热证的多为邪热入血、迫血妄行,除眼部出血外,可兼见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体征,治宜清热凉血,辅以活血化瘀。虚热证如兼见舌红苔剥、脉细数等体征,则为阴虚火旺,治宜养阴清热、凉血止血。
3.气阴两虚型 多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多属阴亏,可加甘寒润燥之品,后期则多系气阴两虚,可予益气养阴之剂。
主要症状:伴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和血明目。
方药:生脉散合丹栀逍遥散加减。
处方:党参10g,黄芪20g,炒白术、炒白芍各15g,麦冬10g,五味子10g,夏枯草10g,栀子12g,潼白蒺藜各10g,茯苓10g,当归12g,柴胡8g,甘草3g。
分析:“津血同源”,阴津亏虚则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无力摄血而血溢脉外。血虚证多见于正虚或虚多邪少之时,属心脾两虚者可兼见苔薄舌质红、脉细无力等体征,治宜养心健脾、益气摄血;属气血两虚者兼见舌质淡、脉细弱无力之体征,治宜气血双补、固血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