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痰瘀同治

四、痰瘀同治

眼底血证常伴有视网膜和脉络膜渗出物等病理改变。眼底硬性渗出、软性渗出、纤维增殖等病理改变,中医认为此乃脏腑经络失调,影响津液之生成和输布,组织发生水肿,日久不消,导致逐渐出现渗出物,属中医学“痰证”的范畴。

《血证论》云:“血积既久,亦能化为痰水。”《景岳全书》云:“津凝血败,皆化为痰。”在眼底血证的发展过程中,痰、瘀之间可互长病势,出现因痰致瘀、因瘀致痰的痰瘀互结、加重病势的恶性循环。故治疗中要注意痰瘀同治,既化痰又行瘀,就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中断这种病理环节。痰瘀同治较单纯行瘀有更大的优越性,单行其瘀而痰不化,仍然存在瘀成之机,单化其痰而瘀不行,仍然存在生痰之源,痰瘀同治可收事半功倍之疗效。常用的祛痰药有浙贝母、海藻、昆布、陈皮、半夏、白芥子等。

在病程中,“痰”与“瘀”互相影响,用药必须兼顾,舌脉互参,辨证施治。若患者形体肥胖,舌苔厚腻,脉濡或细滑,治宜化痰为主,可以温胆汤、瓜蒌薤白半夏汤为主方化裁,配以活血化瘀之品;如患者面色黧黑,唇青舌暗,脉沉或迟涩,当以活血化瘀为主,宜以桃红四物汤、血府逐瘀汤为主方加减,伍以除痰散结之品。

古代医家王清任有“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的著名论点,唐由之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中紧扣气血失调这一贯穿眼底病整个病程的基本矛盾,总结了眼底疑难疾病从气血论治的宝贵经验,治疗以调和气血为宗旨,其治法既具有共性,又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动态辨治;既有章可循,又不呆板僵化,对复杂多变的眼底疑难病治疗具有极重要的指导意义。

(欧扬、周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