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常用方药
1.小儿散霰通用方 祁教授善用焦三仙作为君药以消食导滞。临床上有时也用焦四仙,即焦三仙再加焦槟榔。偏爱皂角刺作为臣药,以收化痰散结之功。全方还配伍应用活血清热的赤芍、金银花为佐,祛风药防风亦佐亦使,引经药桔梗为使。此外,脾胃素弱而过食肥甘生冷而致病者,可酌加太子参、茯苓、白术、炒砂仁等;痰核皮色红赤肿痛,继发感染者,加清热解毒之品,如白芷、地丁等;慎用苦寒,以防伤胃致使痰核僵化。
(1)焦三仙:即焦山楂、焦麦芽和焦神曲,取其焦香之味,焦能消食、香能醒脾,脾胃相表里,脾运则胃纳佳,共奏消食化积、健脾和胃之功。三仙主治各有偏颇,山楂消肉食及油垢之积,神曲消米谷之积,麦芽消面食之积,炒焦后可增强三仙消食导滞的作用。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山楂炒制之后可以不同程度地破坏其部分有机酸,降低酸性,缓和或减少刺激性;神曲、麦芽的主要成分淀粉经炒焦后会使多糖类物质部分焦化,使多糖转化成单糖,同时,物质直接刺激和焦香气味条件刺激促使胃腺细胞分泌胃液,有助消化;山楂生品和炒品以及神曲麸炒和炒焦品均能较好地促进胃的分泌,增强胃肠功能。
(2)皂角刺:可消肿排脓、祛风杀虫、软坚散结。《眼科临证录》曰:“凡痈疽之未成脓者,能引之以消散;将破者能引之以出头;已溃者能引之以行脓。”故凡眼部疖肿,必与天花粉、金银花、连翘相伍而治之。
(3)赤芍:可清热凉血、散瘀止痛。赤芍入血分,善于散血行瘀,凡属热毒深入血分,热迫血溢于外的眼内、外障出血,或伴斑疹等,皆可用之。
(4)金银花:治疮疡必用之品。金银花既能疏散风热,又可清热排脓,为眼科常用药。若患儿舌尖红,可以加之以清热解毒。因金银花甘寒,不伤气血,用量宜大,小儿一般可在5~15g之间。
(5)防风:为祛风药之首,又为风药中之润剂,即药力平和而不刚烈,无伤阴之忧。防风除了祛风解表,还能升阳明目、引药入目。祁教授认为防风还有软坚散结之力,如《原机启微》之防风散结汤、《医宗金鉴》之化坚二陈汤,二方中均有防风,故可以此药治疗胞生痰核。
(6)桔梗:多用于肺部疾患,眼科则取其升散的药性。《珍珠囊药性赋》中言桔梗“一为诸药之舟楫,一为肺部之引经”,强调了桔梗载药上行的作用。本品又可宣开肺气而通二便,大便不通的小儿用之恰好。
2.方剂使用注意事项 祁教授强调服药方法是“饭后1小时饮,不可过量”。因患儿年幼,口服中药汤剂可能很难配合,故每次15~20mL即可,切忌过量。若服药过量,有伤患儿脾胃之嫌,反而出现大便稀薄、每日数行的不良反应。祁教授提出,如果是正处于哺乳期的睑板腺囊肿患儿,可让其母服药,通过母乳喂养以达到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