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讨论

二、讨论

王育良教授认为角膜疾病范围广泛,属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白涩证”等范畴。它的发生与肝胆的功能密切相关。根据黑睛疾患在脏属肝、在腑属胆的理论,角膜属肝,房水由胆汁升聚而成,所以肝胆功能失常往往表现为角膜病变。参考中医学五轮学说,黑睛属风轮,所以按中医的辨证,本病早期以风热之邪为主,属表证;中期或顽固者以肝胆湿热或脾虚湿盛为主;后期也有虚中夹实的表现,内邪未清、机体内在阴虚或脾虚肝旺、气血不足、卫表不固等。

在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上,王育良教授早期重用祛风清热药,不但可以解表祛邪,亦可以达到息风退翳明目的作用。但对风邪为主者,因清热药苦寒伤胃,易致寒凝气血,运行不畅,邪气内伏,故不宜长期大量应用。中期脏腑热象突出者,多因风热毒邪内侵,肝胆湿热内蕴,肝火炽盛上扰,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故应清泻肝火、利湿解毒,佐以活血行气,火灭则风自息,热不泻尽必火热蒸灼成溃成瘀,其热极还可化火生风。肝火旺盛者,以平肝泻火为主;肝胆湿热重者,以清利肝胆湿热为主。后期多因素体阴虚,外感风热或热毒伤阴,过用苦寒散风而伤阴,或阴虚体弱、气血亏虚、卫表不固、邪气有余而导致肝肾阴虚,虚火上扰于目。故应滋阴柔肝、益气健脾、清热明目。

因此,王育良教授在辨证中从肝、胆入手,辨证时结合脏腑五轮辨证和现代眼科检查,辨别标本虚实,把握病机,随证施治,祛除病邪,调整脏腑功能,使机体处于“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最终达到祛邪固本、治愈本病的目的。

(施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