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未病”与葡萄膜炎
2025年08月10日
一、“治未病”与葡萄膜炎
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防病谋略。它包括了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等多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考虑能够采取的措施。这样才能掌握治疗该病的主动权,此乃“上工之术”。
中医学对各种类型的葡萄膜炎早有认识,按其发病的病位及病变特点,分别归属于“瞳神紧小”“瞳神干缺”“云雾移睛”“视瞻昏渺”等范畴。医籍记载的“狐惑病”中描述了各种葡萄膜炎症状及相应的治疗措施,虽欠详细,但却对后世认识治疗该病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西医学根据葡萄膜炎发病的持续时间分为急性和慢性葡萄膜炎,而病情反复发作需长期单独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甚至联用免疫抑制剂仍不能控制症状,或激素无法减量,久治不愈者,则被认为是顽固性葡萄膜炎。尽管葡萄膜炎可由多种原因和多种机制所引起,但自身免疫应答可能是最重要的机制。慢性葡萄膜炎或顽固性葡萄膜炎患者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失调,胃肠功能紊乱,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系统功能紊乱,产生真精亏损、肝肾阴虚、虚火上炎,或肾虚水泛、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肝热内生,或脾虚气弱,气机运行不畅,湿蕴中焦,蕴久化火上犯目窍等诸多改变。笔者将葡萄膜炎的患者分为肾阴虚型及脾气虚型,分别给予滋阴清热、填精补肾及益气健脾、清热利湿的中药内服。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在减少激素副作用、防止葡萄膜炎复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