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用治法
1.发散宣郁明目法 凡外邪侵袭人体、闭郁目中玄府所致昏盲,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外感表证,或有感受外邪的起因可查,病程多不甚长。如及时投以发散之品,使郁滞之外邪得解,则闭塞的玄府可通,脏腑精气自能源源上注而目明。如《外台秘要》治青盲、视物不明的防风补煎(防风、细辛、独活、川芎、前胡、白鲜皮、陈皮、甘草)。方中并未用补药而名补煎,乃以发散之品而为明目之用,即以通为补之意。先师陈达夫教授常以柴葛解肌汤、麻黄附子细辛汤等方治疗目昏、目盲,亦属本法范围。
2.清热开郁明目法 目昏、目盲而兼见明显火热证候者,多属刘完素所说“热气怫郁,玄府闭塞”,治宜清泻火热、开发郁结以通利玄府。如局方明目流气饮(大黄、山栀、草决明、菊花、玄参、甘草、蔓荆子、牛蒡子、白蒺藜、木贼、荆芥、细辛、防风、川芎、苍术),均为寒凉清泄与辛散升发相伍,俾火热去,玄府开,则目自明。至于温热病过程中热毒壅闭目中玄府引起的失明,来势多急,病情多重,须速投清热解毒、开通窍道之重剂,如陈氏息风丸(《中医眼科六经法要》方,药物组成:赤芍、紫草、菊花、僵蚕、玄参、川芎、桔梗、细辛、牛黄、麝香、羚羊角)。
3.疏肝解郁明目法 目为肝窍,肝气通于目而目能辨五色。如肝失条达,气机郁滞,则目中玄府闭塞而昏盲,故疏肝解郁以开通玄府历来为眼科明目之要法,代表方即逍遥散,眼科不少明目方均系其化裁。如《审视瑶函》治暴盲的加味逍遥散,即本方去姜、薄加丹、栀。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韦文贵老中医以本方去姜、薄加菊花、枸杞、石菖蒲、牡丹皮、山栀,名验方逍遥散,解肝郁、开玄府的作用更佳,经长期临床验证表明,用于七情内伤或外感热病后肝失条达所致的青盲、暴盲,尤其是西医学所说的儿童视神经萎缩和皮质盲,疗效甚为显著。
4.活血化瘀明目法 目得血而能视。一旦血行瘀滞,势必闭塞玄府、阻遏神光而失其精明。故活血化瘀亦为开通明目的常用手段。前人谓“行血为治目之纲”,实即含有此意。方如坠血明目饮(《审视瑶函》方,药物组成:川芎、赤芍、牛膝、归尾、生地黄、细辛、防风、白蒺藜、石决明、人参、山药、五味子、知母),以活血化瘀药配合开通窍道之品,对于各种眼内出血所致视力下降,具有良好的恢复视力效果。此外,西医学所说的各种炎症性或退变性眼病所致视力下降,中医辨证虽以气郁、热壅或水湿停滞为主,但血瘀的因素亦往往同时存在,活血化瘀仍为不可缺少的内容。
5.利水通窍明目法 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目。目中津液的畅通与否同玄府的开阖状况密切相关,故利水渗湿亦往往为开发玄府所必需。常用方如五苓散。本方原为《伤寒论》中治太阳蓄水证之方,借用于眼科水湿郁闭玄府之昏盲,却能收明目之效。如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水肿期,运用本方缩短病程、恢复视力的功效已为目前中西医结合眼科临床所证实。又如慢性单纯性青光眼,中医辨证多属肝旺脾虚,水湿阻滞,玄府不通,上海陆南山老中医以本方加石决明、楮实子、苍术、菊花、陈皮,名平肝健脾利湿方,用治本病疗效甚佳。
6.化痰利窍明目法 玄府闭塞初期多为水停,日久则成痰滞,所谓“水聚为饮,饮凝成痰”。故化痰利窍常为病变中、后期明目之用。如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渗出期,临床多从痰论治,运用二陈汤、温胆汤一类化痰方药有效。陈旧性病变尚需加入海藻、昆布、夏枯草等软坚散结。痰浊亦可由火热煎熬津液而成,故化痰常与清热并用,如《太平圣惠方》治痰火目昏的川升麻散(升麻、枳壳、黄芩、生地黄、半夏、杏仁、羚羊角、细辛、赤茯苓、甘草)。由于痰瘀同源、同病,化痰又常与活血化瘀并用,如《眼科集成》治痰涎所致内障不明的加味二陈四物汤(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前胡、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浙贝、白蔻、菊花)。
7.补虚开窍明目法 从玄府学说的角度来看,即使由脏腑精气不足而引起的目昏目盲,也非纯属于虚。如明·楼英《医学纲目》说:“目主气血,气血盛则玄府得利,出入升降而明,虚则玄府无以出入升降而昏。”先师陈达夫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论述青盲时,进一步提出“神败精亏,真元不足,无以上供目用,以致目中玄府衰竭自闭,郁遏光明”的见解,说明这类眼病不仅由于精气虚衰,同时也存在玄府闭塞。故治疗宜寓开通于补益之中,不应一味呆补。中气不足者当从东垣补中升阳之法,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黄芪、人参、甘草、芍药、升麻、葛根、蔓荆子、黄柏);肝肾虚弱者亦可于补肝肾之中略佐开通之品,方如《中医眼科六经法要》驻景丸加减方加细辛鲜猪脊髓方(菟丝子、楮实子、茺蔚子、枸杞、车前子、木瓜、寒水石、河车粉、三七、五味子、细辛、鲜猪脊髓)。临证遇正虚而玄府郁闭甚者,尚可于所用方中选加麝香、全蝎等开通峻药。实践证明,这类通补治法的明目功效往往较纯补之方为优。
8.搐鼻透窍明目法 搐鼻,即将药物纳入鼻中而发挥治疗作用,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原机启微》说:“大抵如开锅盖法,常欲使邪毒不闭,令有出路……凡目病俱可用。”其作用机理实即利用药物的走窜透达作用,借宣通鼻窍以开发目中玄府,有“一关通百关尽通”之妙用。前人除广泛用于各种外障眼病,亦有用于内障昏盲者。《中医眼科历代方剂汇编》所集治目昏、青盲方中即有搐鼻方十首,如治肿胀红赤、昏暗羞明等症的搐鼻碧云散(《原机启微》方,药物组成:鹅不食草、青黛、川芎),治青盲的槐芽散(《圣济总录》方,药物组成:槐芽、胡黄连、杨梅青、龙脑)。可以认为,通过搐鼻以透达目中玄府,对于邪气郁闭窍道、精气失于通达所致昏盲,有可能是开通明目的一条捷径。古人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值得进一步研究。
以上八法,既各具特点,又互相联系,且常数法综合运用,以协同增效、全面照顾,有助于更好地发挥明目作用。
(王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