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32例均为我院专科门诊及住院病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5岁,平均年龄49.41岁;病程最长5年,最短3天,平均32.48天;32例中有上直肌麻痹4例(占12.5%),下直肌麻痹3例(占9.38%),内直肌麻痹5例(占15.36%),外直肌麻痹17例(占53.13%),上斜肌麻痹1例(占3.13%),动眼神经麻痹2例(占6.25%);右眼18例,左眼14例;病因为糖尿病者4例,高血压动脉硬化者3例,脑梗死者3例,感冒后患者6例,外伤者3例,肿瘤术后2例,原因不明者11例。其中28例经颅部CT检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老龄高血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排除脑血管畸形及血管瘤。
2.诊断标准 ①眼位偏斜,患眼向麻痹肌作用的相反方向偏斜。②眼球活动障碍,患眼向麻痹肌作用方向活动受限。③第二斜视角大于第一斜视角。④代偿头位,头向麻痹肌方向偏斜。⑤复视,双眼视一为二(复视象检查确定麻痹肌)。⑥头晕目眩,或有恶心呕吐。
3.治疗方法 正斜丸(本院药剂科制备)组成:蜈蚣、僵蚕、全蝎、黄芪、制白附子、党参、秦艽、红花、防风、甘草等。服法:每次9g,每天3次口服。有糖尿病者配合使用降糖药物,有高血压者配合使用降压药。1周为1个疗程,一般治疗3~4个疗程。
4.观察指标
(1)三棱镜检查:治疗前根据眼位、代偿头位,用烛光红玻璃法确定为何眼哪条眼外肌麻痹,然后用三棱镜检查斜视度数,以后每疗程均用三棱镜复查斜视度数。
(2)中医证候分类:①风邪袭络:目偏斜,复视,发病急骤或有眼痛,头痛发热,舌红苔薄,脉弦。②风痰入络:目偏斜,复视,头晕、呕恶,舌红、苔腻,脉弦。③肝风内动:突然目偏斜,头晕耳鸣,面赤心烦,肢麻,舌红,苔黄,脉弦。④外伤瘀滞:外伤后目偏斜,或有胞睑、白睛瘀血,眼疼,活动受限,视一为二,舌质淡红,苔薄,脉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