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化瘀止血法

六、通脉化瘀止血法

用于脉络瘀阻而眼底出血者。脉络瘀阻,血行不畅或滞塞,血溢络外。此为瘀血不去,新血妄行。常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被阻静脉粗大迂曲,有放射状或火焰状出血,量多者亦可流入玻璃体。全身症状可见头胀胸闷、舌有瘀斑等。治以通脉化瘀为主,兼以止血。用自拟通脉化瘀方(桃仁、红花、地龙、丹参、牛膝、川芎、生蒲黄、炒蒲黄、益母草、白茅根)加减治疗。

病案:曹某,女,65岁,长沙市人,退休干部。2000年8月1日初诊。患慢性肾盂肾炎15年,血压偏高5年,右眼视力下降3天。查右眼视力0.1、左眼1.2。扩瞳检查:右眼玻璃体不混浊,视盘颞上支静脉粗大迂曲,沿血管有片状及条状出血,出血涉及黄斑部,相应视网膜有轻度水肿。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A∶V约为1∶2,未见明显交叉压迹。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缓。诊断为视网膜颞上支静脉阻塞(右),视网膜动脉硬化。证属脉络瘀阻。治宜通脉化瘀,兼以止血。用通脉化瘀汤加减:桃仁10g,红花10g,地龙10g,丹参15g,牛膝10g,三七粉3g,益母草12g,白茅根15g,生石决明15g,钩藤10g,甘草3g。嘱其继续控制血压。

二诊:服上方20剂后视网膜出血减薄,视网膜水肿基本消失,大便干结,舌脉同前。仍用原方去白茅根加草决明12g。

三诊:服上方20剂,眼底出血减少,视力提高至0.2。仍用原方加减。又服3个月,眼底出血吸收,视网膜留有黄白色硬性斑点,视力提高至0.5。观察3年,视力稳定,未见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