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典型病案
病案1:孙某,男,60岁。主诉:左眼视物不清4年,突然视物不见半年余。4年前左眼患“眼底出血”,经中西药物治疗2年余仍有反复,半年前左眼突然失明至今,虽仍坚持药物治疗,但效果不著而来就医。刻诊:视力右眼1.0、左眼手动。右眼底视盘色界正常,网膜色素分布不均,动脉普遍狭细,走行平直,管壁反光增强。左眼玻璃体高度混浊,呈暗红色,眼底不能窥及。伴头晕腰酸,舌质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无力。诊断:左暴盲(左玻璃体积血)。证属肝肾阴虚,治以滋阴散瘀,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味,药用:熟地黄、夏枯草各12g,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泽泻、决明子各10g,炒茜草、茅根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服用40剂后,左眼视力0.08,玻璃体积血有所吸收,舌苔黄腻。加黄芩、玄参各10g,又服用10剂,左眼视力0.2,加木贼、蝉蜕、银柴胡以加强解郁散结之力。共服100余剂,左眼视力恢复到1.2,玻璃体积血吸收,嗣后令服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病案2:王某,男,74岁。主诉:左眼因用力过猛突然视物不见20天。伴有头晕,腹胀,便溏,大便时有下坠感、少腹微痛而来就医。刻诊:视力右眼1.0、左眼0.05。右眼玻璃体无混浊,眼底可见动脉细,反光强,动静脉之比为1∶3,交叉征阳性。左眼玻璃体高度混浊,眼底不能窥及。B超显示左眼玻璃体可见密集弱回声光点,后运动明显。诊断:左暴盲(左玻璃体积血)。证属气虚失摄,治以益气摄血,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药用:黄芪、白茅根各12g,党参、炒白术、地榆炭、荆芥炭各10g,陈皮、黄芩炭各6g,藕节15g,柴胡、升麻、炙甘草各3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服用60余剂,左眼视力0.7,玻璃体积血基本吸收,视盘上下方均可见片状出血,带药出院。出院后1个月因过度疲劳,左眼玻璃体积血再度发生,嘱其服前方30余剂,左眼视力恢复到0.8,玻璃体内积血吸收;尔后令其服明目地黄丸和补中益气丸以善后,观察4年未见复发。
总之,玻璃体积血的治疗应把全身辨证与局部辨病有机地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当全身出现证候时,要以辨证为主,兼顾辨病分期;全身无证可辨时,应以辨病为主进行治疗。如果经药物积极治疗6个月以上,积血仍不能吸收或伴有机化增殖者,应行视觉电生理检查,详细了解视网膜、视神经的功能情况,采取玻璃体切割术。
(张铭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