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治疗经验

一、临床治疗经验

病毒性角膜炎属于中医“聚星障”“花翳白陷”“凝脂翳”“混睛障”之范畴,其发病多由于患者正气虚弱,邪气乘侮,外感风火湿热所致。临床以实证为多,虚中夹实者间亦有之,单纯虚证极少见。本病致病原因虽为风火、湿热,但临床表现属实证者却以风热型为多,而湿热型少,前者急骤易愈,后者缠绵难疗。

李熊飞认为,本病病程经过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角膜表层点状浸润,即“聚星障期”,角膜浅层出现点状星翳;在此期间如发现早,治疗即时,易治愈,愈后不留任何痕迹。若在此期间贻误病机,则进入第二个阶段,为角膜浅层溃疡形成,即“花翳白陷期”,角膜点状星翳融合成片,表面溃陷,形如花瓣,或似鱼鳞,其色灰白;严重者呈岛屿状或地图样,中央溃陷,如覆“凝脂”;在此期间积极治疗,2~3周内可以愈合,遗留极薄云翳,影响视力较小。如在此期间未能很好控制病情,则病变向第三阶段发展,导致弥漫性角膜基质浸润,即“混睛障期”,病变波及全角膜,呈灰白毛玻璃样,病情迁延数月不等,在治疗中病情仍可有反复,少数已痊愈之病例在数月或数年之后亦可能复发。

本病治疗也一般分为两型,即风热与湿热两型,但也有风热转湿热型。

1.风热型 自拟祛风清热解毒汤主之。

祛风清热解毒汤组成:桑叶,菊花,金银花,黄连,黄芩,山栀子,紫花地丁,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贯众,秦皮,连翘,板蓝根。

方中桑叶、菊花散风热,清头目;紫花地丁、大青叶、鱼腥草、蒲公英、金银花泄热解毒;黄连、黄芩、贯众、秦皮、连翘泻火除湿解毒;板蓝根、山栀子清血热,除邪毒。诸药合用,共奏消肿散结、退赤止泪、退翳明目之作用,为风热外障之通用特效良方。本方系黄连解毒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而成,黄连解毒汤直折邪火,清热之力强;五味消毒饮解毒之功宏,更加大青叶、板蓝根、鱼腥草、贯众、秦皮等抗病毒之良药,加强疗效,共奏伟功。其中紫贝天葵药源困难,权以外科圣药连翘代之;去黄柏者,以其有效成分与黄连同也。若目病衰退,酌删黄芩、贯众、栀子,加木贼、蝉蜕、龙衣等退翳明目药。若目疾红肿热痛、眵多泪溢,不问其大便正常与否,均可加大黄10g以上以导热下行。至于菊花选用,白菊花平肝明目,权以衡之,唯医者裁之。

2.湿热型 利湿清热解毒汤主之。

利湿清热解毒汤组成:荆芥,防风,薄荷,柴胡,山栀子,黄芩,龙胆草,蝉蜕,桑叶,全蝎,生石膏,当归,川芎,白芍,红花,牛膝,槐花,石决明,六一散。

方中薄荷、蝉蜕、桑叶、全蝎疏风散热;荆芥、防风祛风胜湿;黄芩、龙胆草、六一散泄热渗湿;生石膏、柴胡、山栀子清热利湿;当归、川芎、红花、牛膝、槐花活血退赤;石决明、白芍平肝明目。其中尤有可议者三:一为槐花,凉血止血,退赤止泪,祛瘀明目。次则全蝎,诸书谓其善搜风,《仁斋直指方》谓其“治湿淫热”,眼科称其“治风毒目、目痛生翳”,据此,乃湿热眼病之特效药也。三则生石膏,《宣明方论》谓其“治风眼”;《养老方》谓其“治内热目赤,视物不明”;《医宗金鉴》中配大黄治黄膜上冲(前房积脓)神效。此三药眼科用之少,故特表而出之,以广应用。此方为李老得自大庸市民间,遍访患者,效如桴鼓,志之,以示不忘。

以上两方为我科常用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特效方,累奏奇功,百不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