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与眼底病的关系

二、肝与眼底病的关系

1.肝开窍于目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灵枢·脉度》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说明目是肝之窍,目属肝所主,肝气上通于目,方能辨五色。但这种肝气宜和顺条达,疏泄舒畅。若肝不和则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精神焦虑、情志抑郁导致肝气郁结而气机不畅,气血失调而产生多种眼底病;或既病之后,因病而郁,加重眼底病的发展。

(2)忿怒暴悖,怒气伤肝,肝气上逆,眼底气血郁闭,精明失用而致暴盲,如眼底血管阻塞等。

(3)肝气横逆,乘侮脾土,脾失运化,水湿停滞,可致眼底水肿,如渗出性炎症之水肿期。

(4)肝阴虚弱,阴不潜阳,肝阳上亢,或肝风内动,火动痰生,痰火阻滞肝胆脉道而致头晕目眩、视物昏矇,甚则视力剧降,如眼底动脉硬化、血管阻塞出血等。

(5)肝气化火,火性上炎,目受蕴蒸,可致眼底出血、视网膜渗出、视盘肿胀等。

2.肝藏血 《诸病源候论》曰:“肝候于目而藏血,血则荣养于目。”说明肝有藏血和营养于目的作用。若肝阳上亢、肝气上逆、肝火上炎、疏泄太过,均可致肝藏血失常而致眼底出血。若肝血虚弱,目失濡养,可致视物昏暗、高风雀目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