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解剖与传统脏腑分属方式探寻病因病机

一、运用现代解剖与传统脏腑分属方式探寻病因病机

中医眼科以五轮学说指导临床眼病的治疗。《灵枢·大惑论》为五轮学说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五轮学说是把眼部由外向内分为胞睑、两眦、白睛、黑睛、瞳神,分别命名为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5个部分,并分属五脏,借以说明眼的生理、病理及与脏腑的关系,是指导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眼病的基本理论。

本病多由泪腺分泌减少所致,属中医“神水将枯”范畴。《目经大成》谓:“此症轮廓无伤,但视而昏花,开闭则干涩异常。”《审视瑶函》谓其“视珠外神水枯涩而不润莹。”目前国内对干眼症的中医分型尚无明确标准,多数医家临床上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治疗本病,而邹老师认为可在玄府理论的指导下治疗本病。

玄府一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水热穴论》记载:“玄府者,汗孔也。”可知玄府指皮肤之汗孔;《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对眼科玄府的解释为:“眼中玄府为精、气、血等升运出入之通路门户。”邹老师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率先开展现代眼部解剖与中医脏腑分属相结合方式,从而认识眼部疾病,同时受凌耀星教授“腺体属玄府”观点的启发,从五轮、轮脏相关学说推论:肺主皮毛,白睛属肺,结膜位于白睛表层,则结膜上皮中的杯状细胞、副泪腺和开口于颞上穹窿部的泪腺均属于玄府。故泪腺分泌减少的中医病机为肺阴不足,玄府郁滞,津液不输,郁久化热,伤津耗气。正如《素问·调经论》所云:“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发越,故外热。”《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中医眼科学》曰:“若玄府郁滞,则目失滋养而减明;若玄府闭塞,目无滋养而三光绝。”由此可见,综合分析其病因病机,可借此抓住疾病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