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轮学说用治眼疾
1.肉轮 五轮中的肉轮系指上下眼睑,在脏属脾,脾主肌肉,故称肉轮。脾与胃相表里,故肉轮病变多与脾胃关系密切。张教授在诊治胞睑疾病时主张从脾论治。
病案:李某,75岁,因“左眼上睑无力上举7年”于2003年10月9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症见左眼上睑下垂,无视物变形变色,无视物重影,无眼红眼痛;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1,左眼视力0.1,眼压正常,左眼上睑下垂,提举无力,双眼平视时睑裂约3mm,上睑缘遮盖瞳孔区,右眼睑裂大小正常,双眼眼球各方向运动度可,双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灰白色混浊,眼底视网膜广泛色素紊乱。中医诊断为左眼上胞下垂(肉轮气虚证)。患者年老体衰,脏腑阴精不足,脾气虚,中阳不足,脾阳不升,睑肌失养,故见眼睑松弛下垂,从而发为上胞下垂;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为气虚之象。胞睑属肉轮,故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为治则。处方:党参20g,茯苓15g,白术15g,淮山12g,桔梗12g,泽泻10g,升麻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复诊时病情开始好转,平视时左眼睑裂约7mm;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大便稀烂。在上方基础上加北黄芪20g,薏苡仁30g。续服7剂,左眼睑缘位于瞳孔上缘,患者要求出院,继续门诊治疗。
2.气轮 气轮系指白睛,在脏属肺,肺与大肠相表里,气轮病变多与肺、大肠有关。由于白睛疾病以急性发病多见,多由风热外袭所致,临证常见结膜红、分泌物多,治疗以祛风清热为原则。
病案:黄某,19岁,因“双眼红痛2天”于2003年8月21日在我院门诊就诊。症见:双眼红痛,眼睑肿胀;二便调,舌红苔黄,脉数。专科检查:双眼睑结膜充血,球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角膜透明,前房清。中医诊断为暴风客热(气轮风热证)。风轮病变常与风、热、暑、湿等有关,该患者因外感风热之邪,加之时逢长夏时令,暑邪多夹湿,故湿热之邪上蒸头目,出现白睛暴赤,分泌物多;舌红苔黄、脉数均为风热之象。以祛风清热法治疗。处方:桑白皮30g,泽泻10g,茯苓15g,钩藤15g,黄芩10g,毛冬青20g,地骨皮30g,金银花10g,白蒺藜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5剂,病愈。
3.风轮 风轮系指黑睛,在脏属肝,肝与胆相表里,风轮病变多与肝或胆有关。凡角膜病变均属风轮范畴。最常见的黑睛疾病为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见的病因为肝胆湿热,临证时从肝胆论治。
病案:陈某,46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疼痛、畏光流泪2周,于2005年4月29日在我院住院治疗。症见:双眼红肿、疼痛,伴视朦、畏光流泪;自觉口干口苦,纳眠差,小便色黄,大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2,双眼睫状体充血,双眼角膜弥漫性灰白色点状浸润。中医诊断为聚星障(风轮肝胆火炽证)。风轮在脏属肝,肝与胆相表里,风轮病变多与肝胆有关。患者平素喜食辛辣之品,燥热内生,热郁久而化火,加之患者素体内热偏盛,肝胆火热炽盛,肝开窍于目,故见黑睛生翳状如星点,火邪煎灼津液则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均为热象。治以清肝泻火明目。处方:当归5g,生地黄15g,柴胡10g,龙胆草15g,黄芩10g,泽泻10g,车前子30g,防风10g,荆芥10g,赤芍10g,甘草5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病愈。
4.水轮 水轮系指瞳神,在脏属肾,肾与膀胱相表里,故水轮病变多与肾或膀胱有关。中医眼科学的瞳神疾病范围比较广,病种多,疾病的变化也很复杂,临证时应详询病史,详细查体,将全身与眼局部的变化紧密结合起来论治。
病案:张某,73岁,于2004年2月29日在我院门诊就诊。双眼视朦渐重1年,无眼痛,无视物变形变色;伴有腰膝酸软,纳眠可,小便清长;舌红,苔少,脉细。专科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4。眼压正常。双眼角膜透明,前房中央轴深3CT(角膜厚度),周边1/3CT,瞳孔形圆,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混浊,眼底无异常。中医诊断为圆翳内障(双眼水轮阴虚证)。患者年老体衰,肝肾亏虚,阴精不足,不能上承以濡养目窍,晶珠失养而混浊;舌红、苔少、脉细均为阴虚之象。治以滋阴明目之法。处方:枸杞子10g,菊花10g,生地黄10g,沙参10g,白蒺藜15g,麦冬10g,赤芍15g,菊花10g,山药10g,何首乌10g,党参3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复诊时双眼视力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