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通窍道复光明

三、开通窍道复光明

基于上述,开通玄府窍道以畅达精气升降出入,促进目中神光发越,对于治疗目视昏盲一类眼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对此已有所论及,如马云丛谓:“先用开窍之药将道路通利,使无阻碍,虚者还其虚,灵者还其灵,一用滋补之剂即可直入肾经,助出光明。”马氏用药以石菖蒲为主,其自制开窍引、引神丹等方中均用作君药。近世以来,这一治法日益丰富发展,受到不少眼科医家的重视。先师陈达夫教授在这方面曾做过若干成功的探索。鉴于有关治法方药迄今缺乏系统总结,笔者在继承先师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体会,每常用开通玄府窍道药物,按其性能特点归纳为以下六类:

1.芳香开窍药 这类药物气味芳香,善于走窜通关,能通诸窍之不利,开经络之壅遏,历来被用作开窍醒神之品,实践证明用于开通目中玄府以畅达神光、增视明目亦具卓效。其中力最强者首推麝香,但药源紧缺,难觅真品,一般常用石菖蒲、郁金等,力较弱而性平和,可供常服、久服。必要时可酌用少量肉桂。张锡纯谓:“其香窜之力,内而脏腑筋骨,外而经络腠理,倏忽之间莫不周遍,故诸药不能透达之处,有肉桂引之,则莫不透达也。”证之临床,确系经验之谈。

2.虫类走窜药 叶天士称“虫蚁迅速飞走诸灵。”叶氏认为“飞者升,走者降”,能使“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并称其功用为“通络”,实即借其走窜钻透之性以开通窍道。药如蜈蚣、全蝎、地龙等,内障眼病用之收效甚捷。

3.辛散透发药 即解表药,多具辛味,能散能行,其发散宣透作用不仅能开发肌表汗孔以解散表邪,对于全身脏腑经络、玄府窍道亦莫不透达贯穿;又因多系体轻气清之品,具升浮上达之性,尤善开发头面耳目诸窍,引清阳出上窍而聪耳明目。常用药如麻黄、细辛、蔓荆子、葛根等。

4.疏肝理气药 目为肝窍,肝气通于目而能辨五色。肝郁气滞往往是引起玄府闭塞的重要因素,故疏肝解郁以开达目中玄府。药如柴胡、香附、青皮等。又据先师经验,木瓜、秦皮、松节之类亦擅调畅肝经气机。

5.活血化瘀药 血流瘀凝既往往是导致玄府闭塞的原因,又可成为玄府闭塞造成的病理产物。前人谓“行血为治目之纲”,足见活血化瘀在眼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常用药如当归、川芎、红花、茺蔚子、三七粉等。

6.燥湿化痰药 痰湿停聚是津液运行障碍的结果,而津液的流布与玄府的开阖密切相关,故化痰除湿亦常为开发目中玄府所必需。药如半夏、南星、远志、白芥子等,均有化痰利窍明目之功。

上述药物或直接开发闭塞的玄府,或宣通气血津液而促使窍道畅达,从而使精光发越,视力增长,因此均可作为眼科明目之品,但须根据证情选用及配伍。

针对视物昏盲一类眼病病机变化的复杂性,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一种杂合以治的用药法,精选各种类型的开通玄府药冶于一炉,多管齐下,协同增效,名之曰通窍明目饮,药用:柴胡12~15g,葛根15~30g,石菖蒲10~12g,远志5~10g,全蝎3g(研末冲服),当归12~15g,黄芪15~30g。方中柴胡、葛根同具升发透散之性,可助清阳之气上达于目,而柴胡又为疏肝理气要药,葛根则有一定的活血作用,据实验研究证明能增加脑血流量;石菖蒲芳香开窍,除湿化痰;远志化痰利窍,解郁通神;全蝎味甘辛,性平,走窜透窍之力颇强,《本草》虽言其“有毒”,实际用之平和安全,通窍明目必不可少;当归素有“和血圣药”之称,又号为血中气药,温润辛香,功兼养血活血,治目最宜;黄芪补气升阳,走而不守,虽无直接开通玄府作用,却能鼓舞元气,推动血脉,促进诸药共奏通窍明目之功。全方表里兼顾,痰瘀同治,气血并调,以通为主而通中寓补,药性偏于辛温而无燥烈之弊,可供眼病患者久服。临证时尚可视证情适当加减:兼有表邪闭郁,见头痛、眼胀、恶风寒等症者,去黄芪加麻黄、细辛、蔓荆子;瘀血较著,见目珠刺痛、舌质紫暗、脉涩,有外伤或陈旧出血史者,加红花、茺蔚子、三七粉(冲服);痰湿偏甚,见头重、胸闷、苔腻、脉濡或滑,眼底检查有渗出、水肿者,加半夏、茯苓、陈皮;兼脾虚气弱,见倦怠乏力、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甘草;兼肝肾不足,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者,去黄芪加枸杞、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偏热者去黄芪加牡丹皮、栀子,偏寒者加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