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内障眼病注重“阴阳和抟”,力主“矫枉不可过正”
2025年08月10日
三、治内障眼病注重“阴阳和抟”,力主“矫枉不可过正”
内障指外眼症状不显而出现视力障碍的眼病,属瞳神疾病(内眼组织疾病)范畴。视力即视觉功能,为眼视物辨色的能力,《素问·脉要精微论》称之为“精明”。《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并指出:“阴阳和抟而精明。”至明代,《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进一步阐述云:“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独前……乃先天之气所生,后天之气所成,阴阳之妙蕴,水火之精华。血养水,水养膏,膏护瞳神,气为运用,神则维持。”这就说明瞳神为眼视物的核心部分,当机体阴阳和抟,交互作用,眼获充足流畅的精、气、血、津液滋养和神的主导,才具有正常的视觉,即“阴阳和抟而精明”。一旦体内外某些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精气血津液运行失常,就会发病。譬如《医学纲目》在“耳目受阳气以聪明”中云:“人之耳目,犹月之质,必受日光所加始能明……是故耳目之阴血虚,则阳气之加无以受之,而视听之聪明失。耳目之阳气虚,则阴血不能自施而聪明亦失。”
廖品正教授根据《灵枢·大惑论》“阴阳和抟而精明”的理论,力主治内障眼病矫枉不可过正。她认为,内眼组织结构精细脆弱,其阴阳较之外障眼病更易失衡,发病每每易虚易实,虚实夹杂,或虚多实少,或实多虚少,治疗上若稍有偏颇则阴阳失衡,失之“和抟”。因而治疗内障眼病矫枉不可过正,既不宜过用滋补,又不任一味攻伐。或以攻邪为主,兼以扶正;或以扶正为主,兼以攻邪。治标攻邪中病即止,并当留意顾护正气,不能一味攻邪而伤自身正气;固本扶正亦不可太过,应避免闭邪遗患。遣方用药力求恰到好处,攻不伤正,补不滞涩,行不耗气,止不留瘀,寒不凝敛,热不伤阴动血。另外,用药剂量、疗程均要考虑,才能达到“阴阳和抟而精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