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气论治

一、从气论治

《素问·举痛论》曰:“百病生于气。”气为一身之主,升降出入,温煦内外。外感、内伤常导致气机失常,出现气滞、气逆、气虚、气陷等病理状态。气机一旦失常则易发生瘀血、痰饮等病变,其治疗原则重在通调气机。

1.调畅气机 《仁斋直指方·诸气方论》说:“人以气为主……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逆则病。”唐由之教授在临证时重视调畅气机。因目为肝之窍,肝主疏泄,调和周身阴阳气血,故特别注重疏肝理气。眼底病患者往往因病情缠绵难治,忧思伤神,临证所见或肝气郁结不舒,或肝郁化热,或肝郁血虚,或肝气横逆脾土致脾失健运。辨证用药常以逍遥散化裁,根据患者体征,或重疏肝解郁,或重健脾益气,或重养血柔肝。方中柴胡味苦性平,能疏肝解郁而宣畅气血;当归养血和血;白芍助当归养血柔肝,敛肝气之横逆;白术与茯苓健脾补中、利水渗湿;生姜温胃和中;薄荷借其辛散之性,助柴胡疏肝解郁之力,其微凉之性亦可清解肝经郁热。全方既补肝之体,又和肝之用,气血兼顾,临床上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有良好疗效。

2.益气升阳 此法为治疗各种原因所致视神经萎缩的重要法则。唐由之教授认为视神经萎缩的病理关键在于清阳不升,目系失于濡养,而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故在治疗上强调补脾胃,升清阳之气。用参、芪补气,当归补血和营,取柴胡、升麻、葛根等药升发之性,引气血上行,其中升麻体轻上升,味辛升散,最能升阳举陷。临床上对于高眼压症、开角型青光眼,或抗青光眼术后眼压虽控制,但视神经损害和视野缺损继续发展,每以补气升阳为基础,辅以补肾明目,用药如枸杞子、覆盆子、山茱萸等;或伍用活血养血之品,如桃仁、红花、川芎等,以通调气血,使目窍得养,目视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