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老体衰、肝肾亏虚是本病发病的根本病机
本病仅见于老年人。老年人之生理病理特点主要是组织器官老化,功能衰退。本病为瞳神疾患,责之于肝肾者居多。因为肝开窍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肾为先天之本,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壮老已,也自然关系到眼睛的形成、发育、旺盛与衰退。肾主藏精,肝主藏血,精血相互化生,相互为用,目得其养,方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察秋毫。若肝肾亏损,精不上承,目失濡养,则神光衰减,视物昏矇。故《仁斋直指方》指出:“肝肾之气充,则精采光明,肝肾之气乏,则昏矇运眩。”在肝肾亏损中以阴精亏虚为主。朱丹溪在《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指出:“年至四十,阴气自半。”“男子六十四岁而精绝,女子四十九岁而经断,夫以阴气之成,止供给得三十年之视听言动。”可见年老体衰、肝肾阴虚乃老年性黄斑变性之本。推测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功能衰退、玻璃膜疣形成可能与肝肾阴虚、瞳神失养密切相关。故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为治疗本病之大法,李教授常选用熟地黄、黄精、枸杞子、楮实子、茯苓、石决明、丹参等药,按现代制剂工艺制成滋阴明目丸。以之治疗,疗效满意。
病案举例:苏某,男,61岁,教师。双眼视物模糊、左眼视物变形2个月,于2001年5月30日初诊。查远视力右眼0.4、左眼0.3,加小孔镜视力无提高,近视力0.1(双)。左眼Amsler方格表检查阳性。眼底视网膜后极部有黄白色小片状玻璃膜疣,双眼黄斑部结构不清,中心凹反光消失,凹旁散在点状玻璃膜疣,疣间有少许细小色素。平面视野检查:双眼可见中心相对性暗点,右70、左80。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黄斑部呈透见荧光及细小点状遮蔽荧光,未见荧光渗漏。自觉眼干涩,视物昏矇,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弦。诊断为双眼萎缩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辨证为肝肾阴虚。用滋阴明目丸,每次10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曾先后6次就诊,用药不变,治疗3个月,视力提高至0.7,中心相对暗点缩小,自觉症状基本消失。判定为显效。随访13个月,视力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