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舌诊的特点
2025年08月10日
二、病毒性角膜炎舌诊的特点
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角膜炎主要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及带状疱疹性角膜炎。此类眼病发病率较高,容易反复发作,病程长,对视力影响大,甚至造成失明,且多发生于青壮年,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属较难治的外眼病。
过去中医眼科医生对此种眼病多辨证为“肝胆实热证”或“风热证”,以龙胆泻肝汤加减等药物治疗,不仅没有效果,反而致使患者全身体质下降,出现病情反复、纳呆、便溏等脾虚证候。这些临床所见均提示高教授去寻找新的辨证论治的方法,以提高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由于本病多发生于青壮年,没有明显的全身症状,难以找到其全身辨证的依据,于是她就想从舌诊入手,寻找全身辨证依据。经过20多年对患者舌诊的观察,高教授发现这些病人的舌象大多表现为舌苔白腻,舌体胖嫩,舌边有齿痕,舌体上有裂纹。她认为这种舌象提示了患者脾胃亏虚的状态,对正确辨证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经过相应的中药治疗,患者的舌苔与舌质会有改变,首先是舌苔的白腻苔会消失,转变为正常的薄白苔;其次舌体胖嫩、舌体变大、有齿痕等方面也会减轻;而舌苔裂纹的改变较慢,说明患病日久,病变较深。
在临床诊治中,除了重视舌诊外,还需结合患者的面色、饮食起居、二便等情况。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不仅在舌诊上有特点,同时常伴有面色暗黄无光,喜吃热性食物,大便有时不成形或黏滞等表现。患者长期服用清热解毒中药后常出现便溏、纳呆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