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光眼手术后

四、青光眼手术后

吴某,男,53岁。因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劳累后眼珠胀痛2年,于1992年4月l5日入院。入院时症见双眼视物模糊,眼珠胀痛。查视力:右眼0.3,左眼0.4;测眼压:右眼1.0/5.0=37.19mmHg,左眼1.0/5.5=34.40mmHg。双眼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约1/3CK,房角检查均为N4,虹膜稍膨隆,瞳孔约4mm大小。自然瞳孔下查眼底见双眼视盘色白,C/D=0.8~0.9,杯深,血管呈屈膝状爬出。视野检查:右眼上方20o,下方15o,鼻侧15o,颞侧40o;左眼上方20o,下方20o,鼻侧25o,颞侧50o。诊断为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经术前检查和准备,分别于4月19日和4月27日行左眼及右眼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常规消炎、抗感染、止血,每日换药,共6天。5月8日查视力:双眼0.3,切口处滤过泡明显,前房恢复,瞳孔约4mm大小,对光反射好。视野检查同术前。眼压:左眼5.5/5=17.30mmHg,右眼5.5/6=14.57mmHg。为提高视力功能,患者要求服中药治疗。此乃术后气虚血瘀,治宜益气活血、利水明目,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生地黄20g,赤芍10g,川芎10g,当归尾12g,地龙10g,红花6g,茯苓30g,车前子20g,白术10g,甘草5g,每日1剂。服药2个月后,视力:右眼0.5,左眼0.6;视野:右眼上方30o,下方20o,鼻侧25o,颞侧60o;左眼上方25o,下方25o,鼻侧30o,颞侧70o。眼压:右眼18mmHg,左眼17mmHg。随访至今,患者视力、视野稳定,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青光眼产生的原因,中医学认为是肝气郁结等多种病因致目中玄府闭塞,神水瘀积。现代研究也发现,青光眼患者多存在眼血流动力学障碍、血液流变性异常、血管紧张素增高、房水循环受阻等血瘀水停的病理改变。青光眼患者手术后这种病理改变并不会骤然消除,加之手术亦是一种人为的眼外伤,术中必然损伤目中脉络,术后必有瘀血阻络的病机。且《杂病源流犀烛》曰:“外伤不但伤血,而且伤气。”由于青光眼手术是在眼球上作穿透切口,术中房水流出必使目中真气外泄,术后必有气虚改变。因此,我们认为青光眼术后的综合病机为气虚血瘀水停,治疗宜采用益气活血利水法。经多年临床观察,在提高患者术后视功能方面确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彭清华、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