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宋金元时期
2025年08月10日
(四)宋金元时期
宋金元时期,中医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专攻诊断者颇多。中医诊断在望诊、脉诊、儿科疾病诊断和病因学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宋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病因辨证理法较为完整的著作。南宋代施发的《察病指南》是诊法的专著,重点论述了脉诊,并绘制脉图33种,以图示脉。南宋崔嘉彦的《紫虚脉诀》以浮沉迟数为纲,采用四字歌诀的形式分类论述28脉。
金元时期,敖氏所著之《金镜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论伤寒舌诊,以舌验证,绘有12图,后经杜清碧增补为36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镜录》。元代戴起宗编撰的《脉诀刊误集解》针对当时脉象阐释中出现的谬误进行指正,对脉学颇有贡献。滑寿的《诊家枢要》也是脉学专著,提出举、按、寻三种指法,载脉30种。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南宋刘昉著《幼幼新书》,以图文并用的形式记载了小儿指纹诊法,是现存最早的小儿指纹诊法著作。金元四大家在诊法上也各有特点。刘完素重视辨识病机,李杲重视四诊合参,朱震亨主张从外知内,张从正则重视症状的鉴别诊断,如对各种发疹性疾病的鉴别颇为明确。